-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至唐代复仇型态的省察与诠释
文與哲 第十八期
2011 年 06 月 頁 1~62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先秦至唐代復仇型態的省察與詮釋
李隆獻
[摘要]
本文略依復仇事件發展的六階段,述論先秦至唐代復仇型態的諸面向:
一、就復仇動機言,概以「血緣復仇」為主,尤以「為父復仇」居多。此一
現象充分顯示傳統社會「父仇不共戴天」的特質;至於「為君復仇」則主要繫於
彼此「恩義」而非君臣「名分」,故真正為君復仇的事例並不多見。
二、就復仇對象言,一般皆以仇人本身為主,有時也會轉移到仇人親屬,更
甚者則形成滅族行動;唯後者頗為少見,可見此一時期已脫離原始社會的復仇型
態。
三、就復仇方式言,在可能情況下,概以能「手刃仇人」為優先,但也會因
復仇者的條件,如年齡、財力、性別、社會地位,或父母是否在世等而做調整。
四、地方官吏對復仇的態度:史傳所載復仇案例,地方官吏大都同情或縱放
復仇者,但若仔細考察,「依法正刑」實為歷代地方官吏處理復仇案的正常方式。
五、中央政府對復仇的態度:歷代帝皇對復仇案的態度隨著時代需求、個人
情感等因素而異;因復仇適用「殺人律」,地方官吏原可依法論處,故中央政府若
主動介入則以寬宥為多,唯亦因時空因素而有所不同。
六、時人/史傳對復仇的評價:因復仇在傳統社會備受肯定,故時人與史傳
對復仇行為亦多肯定、讚揚;唯若未能慮及父母尚須奉養,或動機不純,或僅為
復一己之私怨而強行復仇,則即使一時之間受到時人的肯定,仍將遭到學者的檢
討、批判。
關鍵詞:復仇、復仇觀、中古、倫理、禮/法衝突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收稿日期:2011 年 5 月20 日,審查通過日期:2011 年 6 月 13 日
2 文與哲.第十八期
一、前言:研究資料與研究範疇
「復仇觀」堪稱重要的文化概念,影響中國/世界文化、社會至為深遠。傳
統復仇觀的相關文獻,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一、先秦漢初經傳:此類文獻屬原
始資料,提供復仇論述的理論根據與正當性,後世有關復仇的相關論述,大致由
此衍生而來。掌握此類文獻,既可了解復仇理論的核心觀念,亦有助於掌握復仇
觀的實際影響。1二、歷代正史:此類文獻自《史記》至《明史》,往往涉及復仇行
動及其相關處理程序,乃考察復仇觀/復仇行為與朝廷當局實際處理情形的重要
依據。2三、先秦兩漢諸子:此類文獻記述或異於經傳。透過詳細比較,可知同一
事例可因敘事者與文獻性質的差異,而呈現不同的面貌。四、歷代經生對經傳的
詮解:歷代經生詮解先秦漢初經傳時,往往針對復仇觀展開論述,其中不乏見解
獨特者,且可藉此了解歷代復仇觀與學術思想的嬗變略況。3五、歷代儒士關於復
仇觀的論述:此類文獻多收錄於個人文集,雖蒐輯匪易,但對研究復仇的相關課
題,亦頗有釐清、詮解之功。4六、鬼靈事例:傳統復仇觀,先秦時期已然成形,
且此種觀念,往往以某種文化型態展現,如透過鬼靈故事/冥界小說幽微地傳達
5
出復仇觀。透過此一類型資料的梳理、詮解,可以展現復仇的不同文化樣貌。 七、
近代判牘、判例:此類文獻主要以宋元明清四朝為主。宋代以降,文獻流傳漸多,
1 可參拙撰:〈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以《春秋》三傳為重心〉,《臺大中文學報》第22
期(2005 年 6 月),頁99-150 ;〈兩漢復仇風氣與《公羊》復仇理論關係探究〉,《臺大中
文學報》第 27 期(2007 年 12 月),頁71-122 。
2 可參拙撰:〈兩漢魏晉南北朝復仇與法律互涉的省察與詮釋〉,《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8
期(2008 年 5 月),頁39-78 ;〈隋唐時期復仇與法律互涉的省察與詮釋〉,《成大中文學
報》第 20 期(2008 年 4 月),頁79-110 。
3 可參拙撰:〈宋代經生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臺大中文學報》第31 期(2009 年 12 月),
頁 147-196 ;〈元明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第一屆『中華經學』國際暨第三屆全國經學
學術討論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主辦,2010 年 10 月30 日;〈清代學
者「禮書」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第三屆經學會議」(臺灣大學文學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