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关键在于立井提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关键在于立井提升

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关键在于立井提升摘 要:文章介绍了梧桐庄矿矿井概况,分析了矿井高产高效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主井提升设备改造的理论分析和安全技术参数论证,对主井提升系统改造的方案进行了验证,论述了提升系统改造给矿井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产;高效;关键;立井;提升 中图分类号:TD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160-02 1 矿井概况 1.1 矿井地理位置 桐庄矿是一座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的新型现代化矿井,矿井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东南部,国家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线和107国道在矿井东部15 km处穿过,与京广线相接的矿区环行铁路马磁支线及峰磁公路从井田北部通过,交通便利。井田南北长11.5 km,东西0~5 km,面积37.4 km2,地质储量4亿t。 1.2 主井提升系统基本情况 主井提升绞车型号:JKM3.25*4(Ⅲ)-WTZ;主电机型号:ZKTD250/45-P,功率1500 kW;最大提升速度9.87 m/s;设计提升能力120万t/a。电控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IMADYND全数字控制系统,双电流闭环控制。 主井井筒直径5.5 m,原布置一对12 t多绳提煤箕斗,双勾提升。箕斗断面积2 300×1 300 mm,高度10 700 mm,容积12.6 m3,侧扇型闸门异侧装卸载。箕斗卸载采用气动开闭,过卷高度10 080 mm。井下装载为ZLQ-12型立井箕斗计量装载设备,气动开闭闸门装载,井下过放距离为10 100 mm。井底装载采用两台GZY1220振动给煤机,井底装载胶带输送机为TD75-800。 2 矿井高产高效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梧桐庄矿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2 Mt/a,服务年限为82.3 a。本矿井煤层倾角变化不大,煤层厚度适中,资源丰富;煤层顶板条件较好,瓦斯含量低,适合综合机械化开采。煤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故从资源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上看,进行高产高效技术改造是可行的;同时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已具备良好的基础,自投产以来,主井提升系统一直运行良好,稍加技改即能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建设。这些因素为矿井高产高效改造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可行性。 另外梧桐庄矿矿井涌水量大,治水难度大,排水费用高,通风距离远,且“三下采煤”开采技术的实施需对村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仍维持矿井原设计产量,原煤成本必然增加,矿井效益差。为提高效益,就必须提高矿井产量。因此,也必须对矿井进行高产高效的技术改造,使梧桐庄矿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矿生产国家紧缺的低灰、低硫、低磷、高挥发份和高热量的优质肥煤,是峰峰集团公司配制炼焦煤的稀缺煤种。根据市场需求,为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集团公司决定对梧桐庄矿井进行高产高效技术改造,最终矿井产量达到210万t/a。 主井提升是原煤运输关键环节,主井的提升能力制约着矿井高产高效建设,如果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就必须提高主井的提升能力。矿井进行技术改造产量达到210万t/a,则主井提升系统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提升能力达到210万t/a。故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就必须对主井提升能力进行技术改造。 主井提升设备为JKM-3.25*4(III)型塔式多绳摩擦提升机,改造前箕斗装载量为12 t。实际运行中发现绞车休止时间长,即装卸载时间长。以上情况说明在对提升系统不做大的改造,提高主井年提升能力是可行的。 提高主井提升能力达到210万t/a的措施如下: ①充分利用绞车和钢丝绳的最大静张力,对绞车电控进行改造提高绞车的提升能力。增加箕斗的装载量提高每钩的提升量。 ②缩短定量斗装载和井口煤仓卸载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提升钩数。 ③通过调整绞车的爬行、加速、减速等运行时间,缩短绞车单钩运行时间。 3 技术改造实施方案 依据主井技术改造措施,对主井提升系统进行改造,达到年提升能力210万t,主要改造工程以下几个方面。 3.1 箕斗改造 为增加每勾提升量,箕斗断面(2 300×1 300 mm)保持不变,将箕斗装煤斗箱加高,使箕斗容量由12.6 m3加大到14.7 m3,充分利用绞车的最大静张力差,装载量达13 t。 3.2 装卸载气动系统改造工程 装载气控系统改造方案是在原有的气控装置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从增加汽缸活塞速度,减少闸门开启的时间考虑,加大了管路的通径,将原来通径DN20 mm的气路改为DN25 mm,使管路的通气面积增加到原来的1.56倍。 箕斗卸载气控系统原设计为一个汽缸两路同时供气,管路通径为2*DN25 mm。本次改造方案主要是加大了管路的直径,将原来管路通径改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