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德治为主,法治为辅”的国家治政理念.docVIP

《群书治要》“德治为主,法治为辅”的国家治政理念.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群书治要》“德治为主,法治为辅”的国家治政理念.doc

  《群书治要》“德治为主,法治为辅”的国家治政理念   在国家治理理念中,德治和法治始终是两大主流思想。   德治强调道德的教化,认为国家可以通过推行道德教育,使人的道德素养提升,耻于作恶,家国天下自然太平。法治主张依法治国,认为人都有自利性,在这种人性认知状况下,道德显得苍白而空洞,只有立法、执法、守法,使得人人不敢作恶,才能达到国家治理的目标。作为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足以贻厥孙谋的资政大观《群书治要》,该书在总结历朝盛衰兴亡的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明确表达了德治为主,法治为辅的国家治政理念。   一、以古推今,治国大律,重德必治,独法必亡   魏征等人编纂的《群书治要体论》,阐述了从春秋到西汉的治国思想的转变过程:春秋之时,王道浸坏,教化不行。   子产相郑而铸刑书,偷薄之政,自此始矣。逮至战国,韩任申子、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至于始皇兼吞六国,遂灭礼义之官,专任刑罚,而奸邪并生,天下叛之。高祖约法三章,而天下大悦。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议论务在宽厚,天下化之,有刑厝之风。至于孝武,征发烦数,百姓虚耗,穷民犯法,酷吏击断,奸宄不胜。于是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转相比况,禁固积密,文书盈于机格,典者不能遍睹,奸吏因缘为市,议者咸怨伤之。   春秋之时,古往仁义治天下的王道政治,逐步得到毁坏,道德教化不能实行,子产做郑国的宰相时,将法律条文陶铸在了鼎上,由此苟且浮薄的霸道政治产生。到了战国,韩国用申不害,秦国用商鞅,大兴连坐之法,建立灭九族的株连制度。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后,焚书坑儒,毁坏仁义道德之言,专门任用刑罚,但是天下并不大治,反而奸邪丛生,仅存二代,秦就灭国。汉取而代之,高祖放弃严刑峻法,仅约法三章,休养生息,天下大悦。孝文帝即位之后,亲自倡导落实清净仁爱的为政理念,谈论政务时,必求仁慈宽厚,天下化恶为善,国家大治,刑罚多废弃不用。到了孝武帝时,兴兵黩武,劳民伤财,百姓虚弱,贫民若违反法律,酷吏便施以重刑。张汤、赵禹等人,分列专项,严密法令,禁令之X日积月累而更加细密,连专门从事法律的人员都难以看完法律条文,狡诈的官员由于没有了道德的约束与追求,趁机钻法律的漏洞,犹如商人一般进行权钱交易,议论者对此无不怨恨、担忧。   《群书治要蒋子万机论》中更是详细地分析了西汉由盛转衰的原因所在:昔秦穆公近纳英儒,招致智辩,知富国强兵。至于始皇,乘历世余,灭吞六国,建帝号。而坑儒任刑,疏扶苏之谏,外蒙恬之直,受胡亥之曲,信赵高之谄,身没三岁,秦无噍类矣。前史书二世之祸,始皇所起也。夫汉祖初以三章结黔首之心,并任儒辩以并诸侯。然后罔漏吞舟之鱼,烝民朴谨,天下大治。宣帝受六世之洪业,继武昭之成法。四夷怖征伐之威,生民厌兵革之苦,海内归势,适当安乐时也。   而以峻法绳下,贱儒贵刑名。是时名则石显、弘恭之徒,便僻危险,杜塞公论,专制于事,使其君负无穷之谤也如此。谁果乱宣帝家哉?向使宣帝豫料柱石之士,骨鲠之臣,属之社稷,不令宦竖秉持天机,岂近于元世栋桡榱崩,三十年间,汉为新家哉?推计之,始皇任刑,祸近及身;宣帝好刑,短丧天下,不同于秦祸少者耳。   秦汉之所以兴盛,原因是相同的,秦汉之所以灭亡,原因也是相同的。秦之兴盛,在于秦穆公招引聪慧善变的士子,知晓富国强兵之策,秦朝灭亡,在于始皇坑杀儒生,刑罚治国。汉朝兴盛,在于高祖最初用约法三章安好百姓,同时任用儒生合并诸侯,法令宽松可以漏下吞舟的大鱼,民风淳朴,有文景之治的大治景象出现。汉宣帝继承六代先帝弘大的基业,四周少数民族不敢来袭,百姓厌倦战争苦难,天下形成归附之势。他却以严刑峻法对待百姓,鄙视儒家的伦理道德,专注于刑名的法家学说,任用石显、弘恭之辈,堵塞民众言路,凡事独断专行,致使不过三十年,汉朝就成了王莽的天下。秦始皇仅仅凭借刑罚治国,灾祸很快殃及自身;汉宣帝喜好刑罚治国,很短时间便丧失天下,与秦朝灭亡的原因没有多少不同之处。   纵览中国历代兴衰之历史规律,我们不难发现:凡是社会兴盛,一定是教化大兴的时期;凡是国家衰败,一定是严刑峻法治国、道德沦丧之时。以古推今,我们就会得出国家治乱之总规律:重视德教,天下大治,独任刑罚,国家危亡。   二、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以德治民,有耻且格   不同治国理念下的国家,治理效果是大不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治国理念的优劣之分。《群书治要》作为古圣先王治国理政的集大成,是千百年来行政管理经验、方法的总结,是古代圣贤智慧的集合,其中对于德治、法治理念的优劣,分析的非常明确。   《群书治要史记》中记载:汉兴,破觚而为圆,斫雕而为朴,X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意思说:汉朝的兴起,去掉棱角力求婉转,免去繁文缛节而提倡回归质朴,法X宽松的可以漏掉吞噬船只的大鱼,可是吏治却蒸蒸日上,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