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重复思想在现代哲学中的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尼采重复思想在现代哲学中的意义.doc

  尼采重复思想在现代哲学中的意义   对尼采重复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有别于将永恒轮回囿于纯然文化现象的一般性讨论,而是将重复放置到现代哲学的认识论维度内,独创性地区分同质重复与异质重复两类概念范畴的重复知识谱系,针对近代哲学有关主体死亡的时髦话语,明确差异性重复的主体类型是对近代以来形而上学理性主体形式的补充与完善,主张以共融视域看待两者关系。正如马克思强调指出的人始终是主体.[1]   主体性始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表征.[2]   一   重复有着不同的知识谱系,有必要对其进行区分。   (一)同一律思想谱系的重复   重复首先和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各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有关:四时交替、日升月落、日常生活等。同时,重复也是早期宗教的重要内容,如印度教的《上帝颂歌》认为:一个人扔掉破烂的衣服,穿上崭新的衣服,他的灵魂就摆脱了腐朽的身体获得新生。[3]   这是说,净化仪式允许个人和社会涤除自身的罪恶或不当行为,从而回到先前的纯洁状态。公元前500年,因果轮回思想成为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这进一步确定了同质复现的同一逻辑意味。此外,古希腊人提出了太阳底下无新物的永恒轮回思想。这种观点认为,循环轮回就是回到自身,这种轮回让宇宙成为永恒。公元前6世纪,米利都学派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611-547BC)认为,宇宙中的每一物永远来自同一物,并返回其中:万物由以产生的源泉,万物又毁灭而复归于它。[4]   在这些永恒轮回的无限时间里,发生的行为是有限的,在一系列宇宙循环之后,同一返回到起源,相同状态再次开始。此外,早期基督教教义吸收并发挥了线性时间观论调;4世纪以后,线性时间观与循环论共同主宰了哲学和宗教思想。与线性时间观不同,循环论将时间和历史视为返回自身的永久性尝试,试图再生出相同。这样做的结果是赋予过去特权---返回始源的原始条件,却忽略了轮回中的生成意义。   拉丁语词根Repetitio,派生的英文单词Repeti-tion(重复),意思是一再要求、请求;在现代英语中,该词含义进一步扩大为复制品、副本(Copyorrepli-ca)和模仿。思想界对重复的一般看法具有与原型一致、向真理复归的内涵,德勒兹就认为,Repetition的前缀Re-代表反复之意,暗示了理性与知识的绝对性。这与柏拉图再现论的内涵暗合。希利斯米勒也指出:柏拉图式的重复植根于一个不受重复效力影响的纯粹模型。其他任何实例无不是这个模式的摹本。这样的世界假说导致以下概念,只有在各种事物间真正的、共有的相似性乃至同一性基础上才可能提炼出其他隐喻性表现形式。[5]   因为柏拉图式的重复主要表现为对理念(idea)与艺术创作的二元探讨①。神、木匠、画家对床的创造是居于对理念---原型的再现,在理想国中,这种再现总是偏离摹本,导致最后的拷贝第三次远离客体的真相.这表明,重复实际上揭示了西方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特征:任何本质存在物至少需要凭借一个#39;重复#39;物来表现和确证自身。[6]   (二)差异思想谱系中的重复   几个世纪以来,重复思想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基本转变有赖于思考者的角度。目前的重复思想研究并没有将重复与同一视为统一的整体,而是将重复放置在变化多端的差异性议题中,当代重复思想研究实际上探讨的是差异问题。这是对定义及概念的彻底消解,而定义与概念如主体与客体、开始与结束、本源与拷贝恰恰为西学传统思维奠定了坚实基础。现代哲学背景下,克尔凯郭尔、希利斯米勒、德勒兹等人从差异性角度论述了重复理论的非传统性特征,并对重复在文学活动中的反同一性本质给予了肯定。这发生在几个层次上。首先,每一个哲学家都试图建立各自不同的重复理论,这些复杂的重复理论是对同一与差异问题的现代性解读。其次,重复概念的研究目的是使重复成为一种力量,再生出新事物,不再让重复回归到起源,或避免赋予重复唯一性特征;由此,本源或范本的权威性受到消解。   1843年,克尔凯郭尔完成自传体小说《重复》的写作,书中首创了现代哲学争论不休的重复概念,同一时期出版的《恐惧与战栗》是其重复思想的延续,《重复》讲述了康斯坦丁(即克尔凯郭尔)与未婚妻雷洁娜沃尔森(RegineOlsen)订婚和解除婚约的生活事件。订婚之后,康斯坦丁的内心却时刻在婚姻生活与个人信仰之间挣扎;最终,两人解除婚约。《恐惧与战栗》用《旧约》中亚伯拉罕的故事阐述了信仰是个人自我实现的关键。上帝为了试探亚伯拉罕,暗示其将儿子以撒献祭,亚伯拉罕经过痛苦的挣扎,决定服从信仰的召唤,当他准备对儿子下手时,上帝派天使阻止了他,儿子的失而复得让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喜悦和新生。克尔凯郭尔受此故事启发,他意识到,服从信仰的召唤才能铸造生命的完美形态。他在解除婚约后,潜意识中仍旧希望恢复和雷洁娜的恋爱关系,让此前的美好回忆在未来的现实中重复。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