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演义》中的天命观.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天命观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天命观 1、相关定义 1.1、命运观相关概念考释 文里的含义,”天命”与”命”的辨析。 第一节 本文”命运”范畴定义第一节 本文”命运”范畴定义 本文所说”命运”义涵略相当于英语中的 fate,destiny,但不完全一致,与古代 汉语相关的是”天命”和”命”两个概念(有关此二者下节将详细论述)。若要下 一个定义的话,我倾向表述为”命运是主体在既有的客观条件下活动的过程” 换 句话说,人的命运就像一条轨迹,在从出生到死亡这一个时间线中他的所有的遭 遇都可以看成他命运的一部分。比如,一个人出生时就既定的家境,他的父母, 出生后他的身体条件,性别,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自由意志所无法自己给自己创造 的。这也就意味着当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对自己的存在发问时,以上等一系 列外在条件都已是一个事实,不论这个人他自己是否接受。 但人的”命运”与自然界物的”规律”不完全相同,这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 人的命运中有人的意识的参与。当然,有的情况下,个人的意识,并无能力改变 外在的客观现实,但人是有反应的﹑有情感的,不是冷冰冰的。同一个人,不同 的命运对他而言感受是不同的,顺境、逆境有时会以强烈的反差呈现于他的面前。 物则不同,一棵树的荣枯对树而言不存在感受的问题,因为到现在为止也没人证 实树是有意识的物种。植物的变化对自然环境确实有影响,但它本身无悲喜的感 受,不论一棵树的轨迹是成为家具还是自然荣枯。 另外,人与物的区别还在于,人可以参与到”命运”当中,而物则无此可能。 作为主体,人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命运中,也许参与的结果并非如设想,然 而毕竟主体参与到了其中。人们常常会忽视其实自己也参与了自己的命运,那是 因为主体意识不够自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显然是自己做出的。也许有人会 说,很多时候,人的选择是被动做出的,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做出的。比如,在 丧失尊严与死亡二选一时,很多人不情愿地选择了前者。但问题是死亡也可以 是一种选项(尽管这很难做到),在战争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么?人们经常 本定义借鉴了许万全在《命运范畴初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 年 5 期一文中的相 关定义。 4 拿”无奈”来掩饰自己其实可以做出另外的选择,人们把无奈当成是回避自己 可以参与自己命运的一种托词。 有一种观点认为命运完全像计算机设定好的程序那样在运行。这种观点也不 是本文”命运”范畴所要讨论的。当然,虽是强调主体的参与性,但并不是说, 主体意识可以一定左右决定自身的命运。主体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自己命运 的轨迹,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从人类历史来看,有人比较明 显地改变了自身的轨迹,有人努力了也未必改变命运发展的趋势,有人甚至根本 未意识到主动去改变命运。主体只是整个”命运”参与的要素之一,其他如自身 条件,历史环境等,并非意识可以随意改变,故也不可夸大主体改变的力量。 本文中”命运”的概念,重点也不放在通常所谓的”必然”,”偶然”方面。 对于人的命运而言,用”必然”,”偶然”来说明,多少显得肤浅。我不愿用”必 然”,”偶然”来分析人的命运,如一个人常年吸烟,后来得了肺病是必然的,另 一个人走在路上被撞倒是偶然的。把经常可看到的就说成是必然的,把不常看到、 突然发生的就说成是偶然的,这是人们常做的事。这样不利于我们探讨”命运” 本身,故本文也不把重点放于此。 1.2、”敬”概念的发展过程 概念。它多次出现在不同著作当中,对 先秦儒学者们来说”敬”是修养的重要方法”。《周易》坤卦文言中的君子敬以 韩]《司冲碑碎入,叫咅,1975. 20 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论语》中的”居处恭,执事敬”、”居 敬而行简”、”修己以敬”是其典型的例子。 直到中国宋代出现的新儒学将”理”理解为世界存在的原理、”性”为人的 存在原理和道德原理,并树立了以”理”和”性”为中心的道德哲学。并且他们 引进”敬”的概念,将其作为完善道德自我、人格主体的学问方法。朱子将”明 善”、”复其初”定为学的目标。作为达到此项目标的方法,他提出”敬”概念。 在二程那里,”敬”是学问的方法,是探求真理、树立道德之主体的方便之门。 朱子认为居敬和穷理是两个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即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是真 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切穷理都以居敬的状态为必要条件,穷理则是 一切居敬的内容。 3.3.2李退溪的”敬”与”天命” 就如李退溪在《圣学十图》中所说:”盖心者一身之主宰,而敬又一心之主 宰也” ?。万事的对与错、行与通都取决于主宰一身之心,而敬又是主宰其心者。 所以李退溪在《圣学十图附录》的《大学图后说》中引用朱子在《大学或问》里 的一句话,”敬者,一心之主宰。而万事之本根也”,他认为敬是终其一身的主 宰,所以对于一味追求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