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军行》课件1
3、诗的前两句有两个字极具表现力,请找出来,并体会他们是如何表现戍边将士的思想感情的?讨论:这样的场面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第2课时交流案3) 明确“暗” 、表明边地荒凉、恶劣, “孤”: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战争的惨烈。“望”;表明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这两者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让人体会到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惨烈,思归之情。 (写作手法:情景交融) 分析后两句诗,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将士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试抓住后两句诗中的关键字眼分析)第二课时交流案4 1“黄沙-”二字,极力突出西北战场的特征,环境险恶 百战——战事频繁,穿金甲:金甲磨穿,战争惨烈,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将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所做出的牺牲。 终不还——“终不还”写出戍边将士以身许国的决心。 2分析后两句诗(翻译) 3.体会悲凉的情景的描写更衬托出了战士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雄壮豪迈气概。 写作手法二:直接抒情 写作手法三:用典 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 后三、四两句: 不破楼兰 终 不还 终 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雄壮豪迈,有令人热血沸腾的震撼力。 从 从军行 感情基调:一读:豪壮 思想感情:百战——雄壮豪迈 终不还——以身许国,爱国主义 二读:基调:悲凉 诗情:终不还:始终不得回家 思乡难尽,归期无日的无奈和凄凉 交织着豪情、愁思与愤懑的呼喊 ——走近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主要是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情感或者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内容的一类诗歌。 边塞诗 (1)民族与人物:龟兹(qiū cí ? )、夜郎、胡、羌(qiāng )、羯(jié )、夷、单于等 (2)物品: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jǐ)、斧、钺(yuè)、刀、铩(shā)等 6、与边塞征战诗有关的内容 边塞战争诗的思想感情 1、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冲锋杀敌、报效祖国的英雄豪情。 2、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情以及闺中人的离愁别恨。 3、反映连年战争对和平生活的破坏,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穷奢极欲的愤怒以及对将军贪念功劳不顾战士之苦的怨情。 4、表达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5、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边塞诗与时期:(1)初、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2)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3)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边塞征战诗的常见意象 1、时间意象:秋天、黄昏等 2、空间(地点)意象:楼兰、阴山、天山、瀚海、凉州、陇头、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辕门、阳关等 3、乐器:羌笛、胡笳、琵琶、号角、战鼓等 4、景物:黄沙、秋月、冬雪、寒雁、漠、烽烟、长城、长云、雪山、孤城、鹰扬、箭飞、马走等 5、曲子:《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 边塞征战诗常见手法 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对比、烘托,虚实结合、融情于景等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语言上:积累有关戈壁大漠的词语;让学生学会用词语来表达主题或情感。 2、内容上:理解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3、结构上:学习本诗在起承转合上的特点。 王昌龄: ——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天子子王江宁”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文题背景(第二课时自习案1) 从军行,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中说:“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 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写西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