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及根颈保护酶活性的影响.pdfVIP

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及根颈保护酶活性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引 言 紫花苜蓿(麓鲥f粥秘骝毒歹滟L.)又称莒蓿,为豆科营蓿灞多年生草本,起 源予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高地,属冷季性牧草,是世界上栽培面 积最广、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到目前为止,全世 界的种植面积约为3300万hm2,其中美国、前苏联和阿根廷等几个国家的种植面 积约为l∞O万耐u 3。在美国,苜藉是仅次于玉米、小麦和大豆的种植最为广泛 的四种作物之一。茵蓿干草的年产值可达81亿美元,被称为“现金作物”。紫花 苜稽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农牧业支柱作物。 紫花苜蓿作为家畜的主要饲草,具有产量离、品质优照、营养价值高、适髓 性好的特点。据文献记载,旱作苜蓿最高单产是10吨于草/英亩(22吨/公顷), 灌溉条件下是24吨干草/英亩(54吨/公顷)。茵蓿的营养价值高,在所有的牧草 中,萏蓿的可消化蛋白含量最高,现蕾末期至初花期X瞎l的苜蓿干草粗蛋自含量 16%~20筠甚至高于2溅,刈割较晚的首蓿于草的粗蛋白含量也可达12%一15%心3。营 蓿植株,主要是幼嫩的茎叶和花,亦可作为蔬菜供人享用,不仅风味独特鲜美还 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食用苜蓿己成为当今世界上追求营养平衡的入们的日常佐 菜。据国际莒蓿芽菜协会统计,北美每年的苜蓿芽菜销售产值约隽2500万美元 [钌 。 苜蓿还具有改土肥flj,保水保土,改良生态环境的功效。由于茵蓿根系生长 着大量的根瘤菌,这种互惠共生体可将空气中的游离}《加以固定并利用。曹蓿翡 这种圈氮作用,大大地降低了在种植莒蓿作物时氮肥的投入量。种植紫花菖蓿对 减少水土流失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苜蓿植株发达的根系固结土壤颗粒,繁茂的植 冠缓解雨水的冲击,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地阻止了土壤的大量流失。随着人类对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为治理因植被破坏孕|起的土壤侵蚀、沙漠扩大化 和减少农药的用量,越来越多的土地将种植牧草。苜蓿除了作为动物饲草和轮作 作物的传统用途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苜蓿可以作为生产土壤生物改良剂的原料, 作势生物燃料发电,还可以用于酶的工业化生产。丽用紫花苜蓿生产的革捆、革 粉等草产品作为商品流通,是致富增收的有效手段H3。由此可以看出,酋蓿在整 个世界的农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藿的作用。 我国芍l迸紫花酋蓿比美国翠2000年。最早的紫花苜蓿种子是汉朝的张骞出 使弱域时从伊犁河南岸带回来豹,之后不断在各地区推广种棱。我睡90年代曹 蓿的种植面积约为133万hm2,仅比建国初增加了1.6倍哺】。进入新世纪,随着我 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入口的食物消费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我国的种植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业结构由传统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一饲料作物一经济作物三 元结构转变,大力发展苜蓿产业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优质苜蓿 草料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畜牧业的发展又能稳定和促进农业的发展。因此 苜蓿生产将成为畜牧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之间的纽带。加大苜蓿产业的发展将扩大 我国传统有机农业的领域和内涵,将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眠。因此,苜蓿已作为首选饲料作物在全国大力发展。 然而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很多品种的苜蓿普遍存在越冬 率不稳定、容易发生冻害和死亡的现象。由于品种选择不当,我国北方在2001 年、2002年、2003年相继发生了紫花苜蓿大面积冻害致死,给我国的苜蓿生产 造成了巨大损失。例如2001年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紫花苜蓿大 面积之死’’,2002年发生在吉林省西部近800公顷紫花苜蓿大面积冻害,95%以 上的紫花苜蓿被冻死。因此,低温成为限制北方苜蓿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苜蓿的越冬问题也就是苜蓿的抗寒性成为我国北方苜蓿草地成功建植和草地可 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隅1。 植物的抗寒性是植物长期适应低温胁迫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而逐步发展起 来的一种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能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生存下来的植物,一定发展 了抵御低温冰冻胁迫的特殊生理机制。抗寒力的发展过程即为基因一蛋白质(酶) 一代谢一生理功能的过程n0l。在逆境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保护酶类含量或活性 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调节植物机体的生理代谢过程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由此, 我们可以试图从植物保护酶的角度来对不同耐寒程度的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研究, 从而预测、评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