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荚黄芪地上部水浸液对植物、昆虫及真菌的影响研究.pdfVIP

膜荚黄芪地上部水浸液对植物、昆虫及真菌的影响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膜荚黄芪地上部水漫液对植物,昆虫及真菌的影响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物种 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 1.1.1膜荚黄芪的形态特征 膜荚黄芪为豆科黄芪属植物,又称东北黄芪,以根入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 根粗大、深长,圆柱形,常有分枝,稍木质化,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 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或顶 生,蝶形花冠淡黄色,荚果,下垂有长柄,绿色,成熟为黄色,花期6~8月,果期 7-9月【l】o 1.1.2膜荚黄芪的生长习性 膜荚黄芪多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上,具有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 忌高温的习性,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中性和微碱性砂质壤土为宜, 粘土和重盐碱地不宜种植[21。 1.1.3膜荚黄芪的本草考证 黄芪又作黄耆【3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黄耆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 疮,排脓止痛,补虚”,将黄芪列为上品。李时珍译其名日:“耆,长也,黄芪色黄, 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清《本草从新》称“黄耆生用固表无汗能发, 有汗能止,炙用不中益元气”等。 我国古代学者对于黄芪的产地、品质的描述多有记载。如陶弘景称:“第一出陇 又有暨陵(四川北部)、白水者。”即认为以甘肃、四川所产为最佳。《本草纲目》转 载宋陈承旦“黄耆本出绵上(山西沁原县)者良”,即认为黄芪以山西绵上所产者为 良。明《救荒本草》以为:古代黄芪的产地,有从甘肃、四川向陕西、山西过渡的情 况,至清代时黄芪的道地产区已移至山西、蒙古,这与现今黄芪的主产区相一致。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膜荚黄蓖地上部水漫旅对植物,昆虫及真菌的曩;响研究 1.1.4膜荚黄芪的资源分布 膜荚黄芪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呼伦贝尔盟)、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北、 山西、甘肃,我省主要分布于安图、长自、抚松等地,另外,蒙古、朝鲜、俄罗斯(西 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也有分布‘1‘41。 1.1.5膜荚黄芪的栽培及采收加工 白效令陌1在山地和平地对直播、沿沟立栽、顺沟平栽三种栽培技术进行比较,得 出了顺沟平栽的优势栽培技术理论;魏强【6】等人报道了早地育苗的栽培技术;赵永志 Ⅱ1对黄芪的栽培密度作了配比试验,得出了最佳密度为株行20x20em;马世震嘲采用 单因子重复设计法得出最佳N、P、K的施用量配比为1:0.8。1.2:1.2一1.8等。 刘娟和王良信【9】等人做了黄芪产量的相关性研究,得出了果期地上部分与地下部 分风干重的相关公式,即可以从地上部分风干重计算出根部的产量;李昌裂1佣等人采 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出六月中旬对黄芪采叶1/3,对其氨基酸和甲苷含量影响最 小;贾桂芝【“】,胡全德【12】等人分别报道了栽培黄芪在九月中旬采收根,其有效成分 含量最高。韩相鹏Il 3】等人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根产量的影响等。张善玉等人比较不 同生长年限药材活性成分差异,认为采集3年生黄芪入药比较合理【14】。 孙三省Il卸对东北及西北地区的黄芪品种质量研究作了报道。白效令【161对北岳恒 山黄芪的品质优势及黄芪南苗北移进行研究。强调了生态环境对于‘‘地道药材”的最要 性。胡世林【171对安国引种黄芪作了质量评价。刘亚明【l8】综述了山西地道药材的产业 化发展,等等。 1.1.6膜荚黄芪的成分研究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对膜荚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的 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膜荚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种黄酮类、三 萜皂苷类化合物和多糖。另外还有单糖、氨基酸、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等,此外, 曾报道其含有核黄素、叶酸、甜菜酸、香豆素、胆碱、苦味素、刀豆氨酸、尼克香草 酸、阿魏酸、异阿魏酸、对羟苯基丙烯酸、咖啡酸、绿原酸、8一谷甾醇、胡萝卜苷、 羽扇豆醇、正十六醇及微量元素等119-21]。 其中,黄芪甲苷含量现在己作为黄芪质量的标准。中国药典122]规定,黄芪药材中 黄芪甲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7%。目前,国内对于甲苷含量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多,如采 2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