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docVIP

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换位思考》学案湘教版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人际交往中多换位思考,多考虑、理解别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人与人才能够和睦相处。 2.能力目标: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3.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涵义。 【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体验他人在各种情况下的内-心情感理解他人的处境。 2.难点: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 【学情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老师的迁就,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对人对事总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与处理事情,很少考虑他人的想法,但是他们心底又渴望别人也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有时这种愿望还特别强烈。所以,在和他人相处时容易产生矛盾、发生冲突。通过换位思考,对照自己的表现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将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心理换位和互相支持。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探究分析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校园百态 多媒体投影: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冲突,并为换位思考作铺垫。 看了展示的这些校园“杰作”,你肯定会有自己的感想。试问: 1.你的照片愿意被人撕成这样吗? 2.如果你的名字被人用侮辱性的语言写在厕所里,你会怎样想? 3.考前精心准备好的复习资料,愿意被人毁坏并丢进垃圾桶吗? 4.你心爱的手工艺品被人破坏成这样,你心疼吗? 师:很显然,谁都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生活中,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别人,这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孔子把它概括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二、讲述故事,阐明道理 学生讲故事:大禹治水。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教师讲故事:白圭谈治水。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我只要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截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 问:请你对大禹和白圭两个人的治水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分组讨论) 师:从这两个故事看,白圭治水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承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崇高典范。 三、换位思考,律己宽人 小故事: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问:儿子怎么知道盘子是妈妈打破的?(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给出合理的解释) 师:生活中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看人看己,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学会以善良之心理解人、关心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做一个知情懂理的人。 四、将心比心,深化认识 学生分组讨论: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师: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换位思考”不仅能够更好地读懂别人,读懂生活,读懂社会,更能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思想,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何乐而不为呢? 五、实话实说,经验叙事 我们要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容易。正因为如此,孔子的这句话至今仍在教育着人、鞭策着人。应该说明,“己所不欲,强施于人”是不好的。能够识别别人的不足和错误,需要智慧;而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去,讲述自己的失误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人最难的是战胜自己,它常常意味着阅历的丰富和思想的飞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曾经有过被迫接受别人强加的经历吗?或者有过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却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的行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