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执着的追求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执着的追求nbsp;无悔的选择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执着的追求 无悔的选择
在xx特殊教育学校里有这样一位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之奋斗了1个春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更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成绩,只是问心无愧、尽心竭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她,就是xx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教师周xx。
周xx从肇东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xx特教学校,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教了九年聋哑班、五年弱智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才智努力着、拼搏着、默默耕耘、爱岗敬业。因此,得到了诸多家长的爱戴和学生们的认可。在教学上以特教理论为指导,在程改革中与时俱进刻苦钻研,努力实践,迅速成长,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2004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弥补了特教学校建校以市级荣誉的空白,连续多年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区级“三育人”先进个人、区级优秀辅导员、区级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2007年再次认定为市级骨干教师。区级优秀班主任。她撰写的论在国家、省、市多次获奖。论《弱智儿童德育途径探索》在《齐齐哈尔教育》刊物上发表。200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荣誉,周xx只是淡淡一笑。她说,那只能代表过去。作为特教教师,选择这一职业的本身就意味着奉献与牺牲,几年的艰苦工作,使她深深领悟:从事特殊教育事业,虽然艰难困苦,却光荣而神圣。
热爱特教 执着追求
1994年9月,周老师怀着对事业的美好憧憬踏进了特教学校的大门,这所既陌生又让她盼望已久的神奇殿堂。虽然已有4年专业知识储备和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真正面对这样一群“有耳不闻、有口难言、呼之不动、唤之不醒”的聋孩子时,她一时感到无所适从,这就是实现自己远大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吗?她不禁有些茫然,有些彷徨,甚至开始动摇了。
至今她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室与聋孩子接触的那一刹那。望着一个个天真活泼却咿咿呀呀不会说话的聋哑孩子,听着他们发出含混不清,甚至有些刺耳的“老师好”,看着他们令人眼花缭乱的手语,她的心被深深地剌痛了。她为他们的不幸而难过,也就是从那时起,她知道自己一生将无法走出他们期待的目光,走出他们求知的眼神。
教师的责任感让她迫不及待地走进堂。第一节,令她记忆犹新,终身难忘。她信心十足地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满面笑容地走上了讲台。面对她这张新面孔,同学们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不知是换老师的缘故,还是学生们故意不配合,一堂下,他们对周老师的提问和讲解无动于衷,只是用好奇的眼睛盯着她,于是这节成了她的独角戏。最可气的是有一个大男孩干脆不看她,把脸扭向窗外,这种熟视无睹的冷漠,终于让她忍无可忍地走过去,用手语问他:“你为什么不看老师讲?”他用轻蔑的眼神看着她说:“你的手语看不懂,笨蛋!”她的尊严受到了伤害,一怒之下,转身含着泪水跑出了教室。一些老教师过安慰:“聋哑人因为生理缺陷导致他们掌握的词汇有限,他们有时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再加上手语的局限性,所以他们说话就显得生硬,难以接受。”听了老教师们的话,她知道,自己学的是特师专业,理论上的知识多一些,对于手语掌握的不是很全面,打出手语不规范,是造成学生看不懂的原因。这事使她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做好特教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真正地掌握了聋哑孩子个性特点,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于是她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废寝忘食,终于把600多页的《中国手语》里3000多个常用词条熟记在心,利用余时间与聋孩交流、沟通,利用晚间新闻边看边练,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她的不懈努力使她很快胜任教学工作,在学校手语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并担任辅导员。
心教身教 奉献爱心
1年的工作实践,使她深深地认识到,教育好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付出百倍的慈母之爱,以满腔的真情对待他们,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让爱滋润残疾孩子的心田,使孩子的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爱,可以创造奇迹!
刚接培智班时,有一个多动症的孩子,口齿含混,情绪不稳,举止怪异,有时自言自语,有时焦急狂躁,一不留神就往外跑,经常在教室里大叫,发出剌耳的声音,推桌子,你管他,他就用东西打你。就这样一个孩子,该如何教育,周xx上网查阅了大量多动症孩子的资料,针对其行为习惯,她首先尝试让他参加集体活动,从每天到校开始,所有的户外活动都牵着他的手,写字手把手教,写字时采取奖励方法。吃饭一口一口喂,这样就约束了他的行为习惯。犯错误时,她严厉批评,用小小的惩罚制约他,经过五年的努力,孩子有了很大进步,上能坐30分钟,发脾气和同学打架的次数也明显地减少了。孩子有了进步,做老师的就觉得很欣慰,对于这样的特殊孩子,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十足的信心是不行的,同时她也深深感到一名特教教师的责任有多重。
弱智班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就连上厕所也要亲自陪同,擦屁股、提裤子。做好严师的前提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