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环境病原真菌——新生隐球菌的社会行为
生 物 工 程 学 报 丁浩 等/人类环境病原真菌——新生隐球菌的社会行为 1555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cjbcn September 25, 2017, 33(9): 1555−1566
DOI: 10.13345/j.cjb.170128 ©2017 Chin J Biotech, All rights reserved
·医学生物技术·
——
1,2 1 1
丁浩 ,何光军 ,王琳淇
1 100101
2 100049
, , . ——. , 2017, 33(9): 1555−1566.
Ding H, He GJ, Wang LQ. Party for killing: the social behaviors in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Chin J Biotech, 2017, 33(9):
1555−1566.
摘 要: 人类病原真菌代表了病原微生物一个重要类群,主要感染免疫缺陷、受损和受抑制的患者,导致很
高的死亡率。绝大多数的人类病原真菌属于环境病原微生物,它们与人类宿主并无长期共同进化史以及紧密的
共生关系,这类真菌被称为环境病原真菌。新生隐球菌作为环境病原真菌的模式种,每年导致约60 万人死亡。
与其他环境病原真菌相似,该菌的致病能力并不由宿主因素驱动,而是衍生于其对于生境压力出色的适应性策
略。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群体或社会行为可能作为一个关键环境适应策略,广泛参与新生隐球菌的感染、耐
药以及有性生殖过程。本文以新生隐球菌为例,针对生物被膜以及生物被膜样群落,总结其中的群体或社会调
控方式,并对其研究前景和临床应用提出了一些思考。
: 人类病原真菌,新生隐球菌,细胞交流,有性生殖,生物被膜
Party for killing: the social behaviors in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1,2 1 1
Hao Ding , Guangjun He , and Linqi Wang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ycolog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Fungal pathogen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group of human pathogenic microbes that lead to an unacceptably
severe global burden especially due to exceptionally high mortality. For many fungal pathogens, they are widespread
Received: March 29, 2017; Accepted: June 15, 2017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s. , Key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 QYZDB-SSW-SSMC040).
Corresponding author: Linqi Wang. Tel/Fax: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