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七年级《贝壳》教学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制 七年级《贝壳》教学设计

复制 七年级《贝壳》教学设计 七年级《贝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行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 2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揣摩句子,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的写作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3领悟作者借一枚贝壳阐释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 教学重点: 把握行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借一枚贝壳阐释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 教学时间: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几幅图片。图片中展示的是一枚枚未经雕琢、美妙绝伦的贝壳,在生活中我们也曾见过贝壳,而有这样一位细心的作家,从小小的贝壳中有了独到的感悟,她就是席慕蓉。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席慕蓉眼中的贝壳,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0页。 二、预习检测 1全班齐读。 2快速浏览,找学生说出本需掌握的重点词语。 明确:淘洗(tá)卑微(bēi) 固执(zhí) 一丝不苟:苟,随便,马虎。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徐思慧《贝壳》教学设计多音字: é(贝壳) 壳 qià(地壳) 三、整体感知 1、师范读一、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席慕蓉捡到的是怎样的一枚贝壳? (明确: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复杂图样) 2、这么美的一枚贝壳里,曾经又居住着什么样的生命呢?这让席慕蓉不禁加深了思考,请全体女同学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并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就是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却有着如此美好的居所,让这个生命变得不一样。) 3、请全体男生一起朗读第4到6自然段。 席慕蓉在感叹贝壳生命短暂却美好的同时,她想到了自己,比贝壳有着更长时间和更多空间。 那么在她看,又应当怎做呢? (明确:用自己的能力把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重点赏析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在结尾处所说的“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同桌交流讨论) 明确:“固执”,在这里是个贬义词,在这里理解为执着,表现的是作者由贝壳的普通而卑微的生命联想到应丰富自己的生命的坚定信念。 “简单”,表现了作者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只想像贝壳一样塑造一种美丽的形象,渴望一种感动。 五、启发探究 1、走进席慕蓉,体会作者是如何保持一颗固执又简单的心? 学生介绍:《我眼中的席慕蓉》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 这是席慕蓉写的诗,《的心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个朴实无华的诗人,她言语没有多少华丽,却透露出的是自己对于美好的向往。她是一名诗人,被誉为“台湾诗坛女旋风”。她说“写诗写散,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优美的字却只是她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她是一位画家。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等。席慕蓉性子爱,她的画展中多画的是,她喜欢描绘在不同时刻、不同光线下花的出尘不染的美。 这就是席慕蓉,如痴如醉的沉浸在如诗如画的世界里。她跟贝壳相比,有着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空间,所以她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将每一篇、每一首诗、每一幅画作完成的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2、席慕蓉靠自己的劳作和耕耘,用实际行动去扩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应该怎样去学习席慕蓉,学习贝壳,去竭尽自己所能,将所做之事做到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呢? 以下周书声琅琅为例, 以每一次的背诵、听写为例, 以每一节堂的表现为例, 从每一次和父母的耐心交谈开始。 六、写作特色 本是作者席慕蓉借描写贝壳,想表达说明了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地去做,并能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叫做托物言志。 刚学习过的《紫藤萝瀑布》也是运用了这种写作手法。我请一位同学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作的。明确:由花儿由盛转衰,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这种写作手法常用于古代诗歌中,如于谦《石灰吟》。 七、对比阅读 比较《蝉》和《贝壳》有什么异同。(四人小组合作) 短两篇《蝉》、《贝壳》,从不同方面写出了不同的有关生命的感悟,对比: 相同点:都是由小小的“物”引发出对生命的感悟。 不同点:《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入主题。 《蝉》突出的是要好好地活着,认真对待每一天;《贝壳》启发我们要精致的活着。 八、堂小结 请学生说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