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Content
1
2
1
2
1
2
1
1
2
3
1
2
3
1
2
1
1
1
1
2
1
2
1
2
1
1
三十而立 第一章
任正非VS王石:千亿元企业的路径抉择
出场人物:任正非 王石
关键字:特区经济 企业家榜样
影响力:股份制 公司治理 领导力 专业化
1 万科为什么上市?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万科当属最早的一批了。早在1988年11月,
就完成了股改,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筹资2800万元。同期,深圳的股改
企业有200多家,筹资了2.4亿元,但是万科要幸运得多,2年后深交所
挂牌,万科与深发展、金田、安达、原野成为第一批上市公司,史
称老五股。
当年万科股改,公司不少人是反对的,但是王石坚持。王石对股改
的强烈初衷,并不是因为缺钱,非要筹资,业务如果需要钱,银行贷款
可以得到,早在1984年,王石倒外汇留提成时,就从中国银行贷款了
2000万元。万科的东家是深特发,由深圳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转化而
来,是一家有审批进出口权力的国有公司。
但是,特立独行的王石与东家的关系并不好,他一直担心不知道哪
一天就会接到一纸调令,强行解甲。这样的事曾经发生过,因为东家要
调动万科的800万美元外汇额度,王石不肯给,冒犯了顶头上司,被两
道金牌催去党校学习。王石人一走,东家就委派了新人接手,幸而被
委派者没积极上任;王石又强硬,这才得以留任。
所以,在1986年,王石知道深圳市政府将国营企业的出路放在股份
制时,就预感政府鼓励的股份制改造,分离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是
防范企业人事风险的最佳选择。于是,王石对股改倾力而为,不惜再
次与东家激烈冲突,问策于市政府秘书们,绕道秘密求助市长。幸而市
长暗中支持,否则,就真应了冲突中顶头上司的责难:你王石一贯天
马行空,独往独来你跳十万八千里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那一年的股改,任正非也相当关注。万科卖股票时,推广人员八仙
过海,有的去了菜市场;有的拉来工商局邀请个体户,被误解为摊销。
唯独在华为那儿却得到了款待,任正非认购了20万股,还请万科人吃了
烤乳鸽,这位创办华为还不到1年的外乡人非常详细地询问股份制的内
容。
彼时,华为的主业还只是倒卖香港的产品,任正非在银行谦卑地见
了人就递名片,还贷不着款;这家公司要入政府的法眼,得等到1992年
研发出了自己的产品后。
任正非买了万科的股票,很快就被套了。1990年5月,万科股票早
跌破了发行价,每股的股价只有0.9元左右。再接着股市经历了过山车
般的疯狂,百万股民涌入深圳,抽签表的舞弊事发激起了难以抑制的股
民愤怒,警车被烧、商场被砸。
很长一段时期,那确实不是一个规范的股市,各路神仙到此只为圈
钱,像是一个连规则都匮乏的赌场。总之,很长的一段时期,上市给任
正非的印象是股票纯粹是不务正业。他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授
说:我的公司永远不会和股票打交道,永远也不会上市。一个经典的
故事是,2002年,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率投资团队到华为,任
正非连面都不露;事后罗奇戏称: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万亿美元的团
队。
任正非不受外界诱惑,专注主业的决心固然难能可贵,但是永不上
市的说法,现在看来并非没有偏颇。(节选)
后记:
王石与任正非为何成为公众靶子
一个时代的赶超
在5月的汶川大地震捐款中,因吝啬,王石成了网民追剿的对
象;在 《劳动合同法》即将生效的2007年年底,任正非因发起华为员工
的集体辞职,而成了员工与企业利益博弈之争的一面靶子。
关于他们行为的争议,至今仍无定论。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的事
实,这两位在风波中行事和解释的逻辑,都是基于从一家企业的利益和
企业家的思维角度作为出发点。然而,商业的逻辑思维遭遇了公众利益
情感倾述的剧烈冲突。
任正非和王石的人性,都已烙下了太深的企业家印记。这是时代境
遇使然。
对比任正非与王石的同与异,他们都是军人出身。王石做过3年的
汽车兵,任正非大学毕业后在部队干技术一做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