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目录录
Content
1. 五谷、五畜、五菜、五果 (1)
1. 五谷、五畜、五菜、五果 (2)
1. 五谷、五畜、五菜、五果 (3)
2. 五味入五脏 (1)
2. 五味入五脏 (2)
2. 五味入五脏 (3)
3. 合五脏之性与四时变化 (1)
3. 合五脏之性与四时变化 (2)
4. 五行是核心 (1)
4. 五行是核心 (2)
4. 五行是核心 (3)
1. 清与油 (1)
1. 清与油 (2)
1. 清与油 (3)
2. 淡与咸 (1)
2. 淡与咸 (2)
2. 淡与咸 (3)
4. 七情 致病 (1)
4. 七情 致病 (2)
4. 七情 致病 (3)
4. 七情 致病 (4 )
4. 七情 致病 (5)
5. 怎样才能做到情志清淡呢
1. 五五谷谷、、五五畜畜、、五五菜菜、、五五果果 ((1))
我的爷爷程莘农院士是江苏淮阴 (今淮安市)人。他10岁起随父研习中医,15岁时拜著名老中医、温病专家陆慕韩为
师,19岁就独立挂牌行医。1957年,为响应政府号召,支持北京的中医事业,他被国家选调进入了北京中医学院 (现北京中
医药大学)工作,至今已从医70余载,成为了一代中医大家。
我的父亲程红锋是爷爷的长子,从小就目睹中医的神奇并很快爱上了中医。父亲成年之后,毅然走上了行医之路,并坚持
不辍。即使从中国中医研究院退休之后,他还一直坚持门诊,行医至今也有40余年了。
出生在这样一个中医世家,又在爷爷身边长大,耳濡目染,我怎能不受影响呢?的确,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闪烁着中医的
影子。然而,当我步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这所中医最高学府,再回首遥想童年的时候,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不是稚嫩童声里的汤
头歌诀,也不是懵懵懂懂中的经脉病候,而是爷爷教给我的饮食道理。
记得小时候,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奶奶都按爷爷的嘱咐给我准备好了午饭。虽然那时的条件没现在这么好,但在我的记忆
中,这餐饭却是十分的丰盛。
主食:或米或面。爷爷是江苏人,所以吃米饭的机会多一些。奶奶蒸米饭真有一手,用小小的铝锅 (那个时代特有的器
物)蒸出来,不硬不软,粒粒晶莹剔透,散发着一股米饭特有的清香。现在用电饭煲焖出来的香米饭,也很香甜 口,但却不
是儿时的味道了。印象中奶奶还经常用大米、小米混合在一起的二米饭与红薯、玉米等粗粮调换口味,有时甚至还有一小碗盐
煮花生或白蒸芋头……
绿叶蔬菜:一个被用得很旧的小盆里盛放着至少两种时令的绿叶蔬菜,每样的量都不是很多。这个菜量现在看来像是剩
菜,其实却不然,那是奶奶每天中午特意为我做的,一般是一盘菠菜或卷心菜等的叶菜,一盘扁豆或青豆等的豆菜。后来我才
知道,这是爷爷给我定的食谱……
肉菜:最常吃的是肉羹,就是将肉沫与鸡蛋一起蒸熟。本不觉得这肉羹有什么特别,直到上了大学,吃到食堂里一道著名
且昂贵的“太阳肉”后,才比较出奶奶做菜的特色。所谓“太阳肉” ,就是在调好味的肉馅里打一个鸡蛋,然后上火蒸熟即 。取
名“太阳” ,是因为肉是肉,蛋是蛋,界限分明,形如太阳。而奶奶却是将鸡蛋与肉沫充分混合,搅拌均匀,蒸熟后肉沫镶嵌在
蛋间,使鸡蛋形成了蜂窝状的奇特结构,清浊融合,肉蛋再难分割,味道自然也就变得十分独特,回味无穷……
佐汤:每餐必有汤,以瘦肉丁儿、蒸熟的鸡蛋丁儿、山药丁儿为主并稍加青蒜的山药汤;将土豆切丁并加蛋花儿的土豆
汤;还有把青豆、蚕豆混合而煮的蚕豆汤……这些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口味清淡。
水果:时令水果是每餐饭后安静小憩时的奖励。半个苹果、一个桔子、一瓣西瓜,每每让我沉醉在午后悠闲的童年时
光……
上大学后,我才开始住校吃食堂的经历。记得第一年放假去看爷爷,本以为爷爷会考我许多学业问题,于是特意准备了一
番。在我心目中,爷爷的肯定似乎比老师的更重要,所以准备得比期末考试还认真些。但奇怪的是,爷爷却问了一个与学业不
相干的问题:每天都在食堂吃什么?
于是,我列举了一大堆具有学校特色的菜式,虽没有现在丰富,但也比家里的四菜一汤的选择面宽多了。
“每次只吃一个菜吗?”
“是啊,一个菜的量就很大,打两个菜吃不完,就浪费了。”我回答道。
“没有汤和水果吗?”
“有汤,但食堂里没有水果卖……”
“你觉得你吃得对吗?”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