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简析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简析
纵观94年以高考语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 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愈愈倾向考查对普通群体都具备的永恒情志(如思乡念亲、惜别怀远等)的理解,着重检测对中华民族传统化底蕴的感悟,强化了对学生化素养积淀和人底蕴阐发的能力考查。现结合近年高考试题对一些传统化载体与情结媒介略作分析。
04年全国(海南、广西等地)高考第16题考查了对杜鹃形象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杜鹃在我国古典化中有很深厚的化情结。 杜鹃的鸣叫声与“归去”两字字音相近,人们好像听它叫唤“归去”、“子规(归)”或“不如归去”。于是,离家外出的人听到它叫唤“归去”的声音,就愈加想念故乡;诗人们往往在表现怀乡念土之情的时候,喜欢利用杜鹃这一形象。因此崔涂《春夕旅怀》的“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秦观的《踏莎行#8226;郴州旅舍》有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表现了旅人在清冷的旅馆中听到了杜鹃的“归去”、“不如归去”的鸣叫声,好像劝自己归乡一样,更加深了怀乡之情。正因为听到它的叫声好似被劝回乡一般,辛弃疾在《新荷叶》一词中写道:“人已归,杜鹃欲劝谁归?”如果不了解古人把杜鹃的鸣声当作“不如归去”的劝归声,就会对辛词的写法感到隔膜了。
04年北京高考试题考查了对梅的形象的理解。
读苏轼的诗《红梅》,完成题。 4分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即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上面两个小题较简单。答案为:“透露出一丝无奈” 错误。答案为A :“尚余”句以拟人手法表达了不愿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自成一片春光,保持高洁、孤傲的梅格,坚持节操。
古往今人墨客以梅为题材者很多,或吟其形神俱清,或咏其风韵独胜,或赞其标格清洁秀雅,或颂其节操坚贞凝重。陆凯、王冕、林逋、陈亮、宋匡业、杨维祯、刘克庄等都是咏梅高手。他们对梅花情有独钟,颇有情愫。 梅不畏寒,独步早春的精神,历比喻人的刚强意志和崇高品质。梅花幽姿绝尘的写照,也常常是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是亘古至今创作主体心灵世界的客观对应物。
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涉及到对大雁意象的考查。阅读诗句,回答问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这两首唐诗属于诗的何种体裁自不必多说,答案为:
(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02年全国高考第17题题考查了对“杨柳” 意象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二英语It句型大扫描.doc
- 高二英语Mainly Revision教案_2.doc
- 高二英语Mainly Revision教案.doc
- 高二英语Module 7 Unit 1 Living Well 导学案.doc
- 高二英语On friendship教案1.doc
- 高二英语The many meanings of colour教案.doc
- 高二英语The United Kingdom课堂辅导.doc
- 高二英语the Vincent Van Gogh Exhibition教案.doc
- 高二英语Unit 3 Tomorrow’snbspworld教学设计.doc
- 高二英语Unit17 Disabilities知识点总复习教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