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十三).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通论(十三)

古汉语通论(十三) 连词、介词 古今连词的异同 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 从功能来分,可以分为连接词(词组)的连词和连接句子的连词两大类,这和现代汉语是相同的。 从音节形式来看,古代汉语的连词单音节形式居多,这及现代汉语有区别。 古代汉语连词的分类 教材446页列举的连词,从功能分,有三大类: 连接词、词组:及、及。 连接句子:则、於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 既连接词、词组,也连接句子:而、且、以。不過“以”連接句子的情況不太多見。 连词“以”和“而”的用法 (一)“以”的基本语法作用是连接两个谓述词、谓述性词组或两个分句。表示两种性质或两种行为的联系。从语言的逻辑关系来看,它所连接的两项可以分为并列、承接等关系。 (二)“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修饰关系(动作行为的情态、方式等)。 (三) “以”连接名词和 “上、下、往、来”等词。 (一)“而”的基本语法作用是连接两个谓述词、谓述性词组或两个分句。表示两种性质或两种行为的联系。从语言的逻辑关系来看,它所连接的两项可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 (二)“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修饰关系。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方式、手段、时间、地点。 (三)“而”连接名词和 “上、下、往、来”等词。 (四)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从语言的逻辑关系来看,表示转折和条件关系。 连词“以”和“而”的用法 以:(一) 1.表目的、结果。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2.表示原因。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3.表并列关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 而:(一) 1.表示目的、结果(条件、因果)等关系。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故令尹诛而楚姦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2.表示并列关系。任重而道远。 3.表示承接关系。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 4.表示转折关系。今由及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连词“以”和“而”的用法 “以”:(二)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而:(二) 子路率尔而对曰:…… 方仲春而东迁。 以:(三)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有所思》) 而:(三) 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尽心下》) 连词“以”和“而”的用法 而:(四) 1.表示转折关系。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2.表示假设关系。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論語·子路) 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論語·憲問) (一)連詞“則”一般用來連接條件複句,有時“則”用在緊縮複句中,但這種緊縮複句也是條件複句的緊縮,一般可譯爲“就”或“便”。 (二)“則”連接兩件事情,第二件事情的出現,不是第一事情的施事者所能預期到的,或者是不能按照第一件事情的邏輯推論出來。含有“原來已經”的口氣,可譯爲“原來已經”、“卻、反而”等。 (三)“則”又用在意思相對待的并列分句里,以表示一種對比,一般不需要翻譯。 常用连词·则:用法 “则”第一种用法需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 尽管“则”是古代汉语条件复句最常用的连词,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条件复句都必须用“则”。条件复句的分句之间可以不用“则”连接,教材列举了“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两个一般条件复句和“民无信不立”这个紧缩条件复句,都没有用“则”。 “则”第一种用法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尽管条件复句有紧缩形式,但并不意味着紧缩句都是条件关系的复句。教材451页列举了两种紧缩句: 因果关系复句:肉腐出虫,鱼枯生蠹。(《荀子·劝学》) 时间状语: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注意:这种对比是由“……则……,……则……”式的并列分句传达出来的。不是由“则”字传达出来的,“则”字语法意义并没有改变,仍由“則”連接的前後兩部分之間的關係決定(假設、條件、承接、轉折) 。 第一句:整个句子是条件复句,而“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是条件分句,“则”出现在条件复句的条件分句中。 “入”和“无法家拂士”、“出”和“无敌国外患”之间,从语法关系看,是状语及中心语的关系;从语义关系看,是条件关系。 注釋:拂讀爲bì,意思是輔佐。 “则”第三种用法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 常用连词·则 第二句:“则”所在部分承接上文,对前面的部分加以说明、解释或判断。这里的“则”可以翻译为“原是”。 (1)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2)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 (3)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 然則、然而、雖然 常用连词·则:分析判斷 介词“以”和连词“以”的区别 介词所联系的双方,分别是介词所介引的名词和介词短语所修饰的谓词,它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句子的焦点是谓词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