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从“纠偏”看《周易正义》的经学和哲学价值.docVIP

浅论从“纠偏”看《周易正义》的经学和哲学价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从“纠偏”看《周易正义》的经学和哲学价值.doc

  浅论从“纠偏”看《周易正义》的经学和哲学价值 从“纠偏”看《周易正义》的经学和哲学价值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从“纠偏”看《周易正义》的经学和哲学价值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周易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想为本位、借鉴道家思想完成形上学建构的一个中间环节。“他的许多解释一直被后人转述,只要谈易学史,就少不了引述他的说法。”(第550页)    一、《周易正义》试图融合儒、道的学术倾向    其一,《周易正义》崇儒尊道但排佛。  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从单纯的哲学角度来看,唐代的佛教哲学无异是该时期哲 摘要: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隋唐佛学”固然是该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但在真正经世致用的政治哲学中,中国的传统经学还是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周易正义》是《五经正义》之一,在唐代易学史、经学史乃至哲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总体上看,《周易正义》既“以辅嗣为本”,又“以仲尼为宗”,从而呈现出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学术倾向;就易学本身而言,其在注经方式上又表现出象数、义理并重的特点;从本体的角度来考察,则体现出“贵无但不贱有”、“崇本但不息末”的哲学倾向。这种自觉地“纠偏”倾向和兼收并蓄的做法既是唐代大一统文化的缩影,又反过来强化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理念。   关键词:周易正义;儒道融合;象理兼顾;贵无不贱有   1003-3882(2008)03-0068-09      Zhouyi Zheng Yi’s Value to the Classics and Chinese Philosophy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China)   Abstract:In the Tang dynasty,the three schools of Confucianism,Daoism and Buddhism are popular simultaneously, manifesting a prominent character of the thought at that time ovable leading position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Generally,based on the theory of eanings of Zhouyi) demonstrates the interflo and Daoism. As for its Yi-ology,the approach of explanation shoage-numberology and philosophical annotations;as for the ontology,it embodies the ideas of valuing ;take both image and idea into consideration;value nonbeing while not despising being      作为《五经正义》之一,《周易正义》在唐代易学史、经学史乃至哲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中明确表达了该“疏”的宗旨:先以辅嗣为本,必以仲尼为宗。由于王弼主要以老庄思想注解《周易》,所以《周易正义》的疏解主旨在总体上呈现出试图融合儒道的学术倾向。就易学本身的发展而言,它上承王弼的玄学易,重视以义理讲易,同时又相当多地采纳了两汉以来象数易学家的思想,表现出象、理兼顾的特点。从本体角度来考察,王弼“贵无贱有”,《周易正义》则既注重对“无”等形上理由的阐述,又特别强调“有”等形下层面的落实,体现出“贵无但不贱有”、“崇本但不息末”的哲学倾向,并借此达到了政治目的。   所以,《周易正义》虽“以辅嗣为本”,但总体上却表现出对王弼易学和哲学思想的“纠偏”(取王弼易学而不取郑氏易学,当然也是对两汉易学乃至经学思想的“纠偏”),加之政治力量的推动,其在易学史、经学史乃至哲学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对宋代易学象数、义理并重起到了策略论上的指导作用,并成为宋明理学以儒家思想为本位、借鉴道家思想完成形上学建构的一个中间环节。“他的许多解释一直被后人转述,只要谈易学史,就少不了引述他的说法。”(第550页)[1]      一、《周易正义》试图融合儒、道的学术倾向      其一,《周易正义》崇儒尊道但排佛。   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从单纯的哲学角度来看,唐代的佛教哲学无异是该时期哲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但在真正经世致用的“政治哲学”中,中国的传统经学在当时还是处于不可从“纠偏”看《周易正义》的经学和哲学价值由写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