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地方病相关元素异常
土壤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元素在地理环境中循环的一个重要的中间介质。土壤对地方病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起作用,因此,饮用水以及食物中的元素异常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土壤中该元素的异常状况。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直接制约着各种地方病的发生和发展。不同的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影响而不同。导致地方病的土壤元素异常主要有硒、氟、碘、砷等的异常。
以下分类陈述各类元素异常与地方病之间的相关性。
(一)低碘与地甲病
地下水中碘的一般有二种来源,一是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来自海水蒸气,海洋是碘的宝库,海洋空气中含碘量为100μg/m3,而大气降水中平均碘含量为2μg/m3左右。这些碘随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中碘的重要来源。二是岩石和土壤中的碘。
环境缺碘是造成碘缺乏病的根本原因。根据碘缺乏病分布范围,相对较重病区主要分布于地形起伏、沟谷纵横、地形切割强烈的山地丘陵区,这些地区风化及溶滤作用较强,地下水迳流、排泄通畅,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属氧化环境,土壤中有机质相对贫乏,不利于Ca、Na、Mg、I等各种元素的富集。因背景环境缺碘进而导致地下水中缺碘,人类长期生活在缺碘环境中,长期饮用未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国标为≥10ug/l)的低碘地下水,势必因摄碘不足而导致病变。当地下水中碘由于种种原因贫乏,使当地居民人体碘的摄入量不足时,就有可能发育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地甲病)。
地甲病是由于机体长期缺碘所造成的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肥大,其分布有地方性。病人甲状腺肿大,颈部变粗。久病者,肿大腺体压迫周围器官组织,可引起许多局部症状,诸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一般来说,饮水水源中含碘量少于10ug/l的地区,就有可能发生地甲病。
地甲病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全国有20多省(区、市)都有地甲病病区分布。地甲病区多分布于偏僻、闭塞的山区、半山区、脑山地带。致病原因为:降雨量集中,地形倾斜(坡度大),水力冲刷严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致自然环境缺碘,碘元素含量极少,导致地甲病严重流行。一般来说,饮水水源中含碘量少于10ug/l的地区,就有可能发生地甲病。
(二)高氟与地氟病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包括氟斑牙、氟骨症,是由于饮用地下水中含有过量的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当超过人体正常需要量时,引起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中毒性疾病。它主要损害人的牙齿、骨骼,轻则牙齿出现黄斑、甚至断裂、脱落(称氟斑牙),重则关节刺痛、灼痛、驼背、跛足、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称氟骨症)。
据统计,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呈广泛性灶状分布,除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以外,其余地区均有发育。
(三)低硒与克山病、大骨节病
克山病是一种地区流行的原发性心肌病,于1935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首先发现。临床表现主要有心脏增大、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和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急重病人可发生猝死。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大骨节病在在我国分布范围大,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发育,主要发生于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陕西等省,多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区少见。
大骨节病及克山病区均属弱酸性低矿化度还原地球水化学环境,生物循环弱,土壤中腐植酸富集,多种易溶性元素如Se、Mg2+、Na+、Sr、I等在淋滤作用下流失,在地下水的迳流排泄作用下,上述易于溶滤、迁移性强的元素在地下水中同样缺乏,前人研究结果显示,重病区都分布在严重缺水,饮用窖水、河沟水、渗泉水或溶雪水的塬边、梁岗和中低山区,病区粮食及饮水中Se、Sr严重缺乏,患病程度与Se、Sr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尤其是Se含量,与患病率关系最为密切。饮用水中腐植酸含量与克山病患病程度呈明显正相关,而与大骨节病无密切相关性。另外饮水中Ca2+、Mg2+、Na+百分毫克当量的组成比例与大骨节病及克山病的患病程度也有明显关系,即以重病区向轻病区及非病区过渡,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一Ca型向HCO3一Ca·Mg型过渡直至HCO3—Na型或HCO3—Na·Mg型。因此,长期食用缺硒粮食、长期饮用以Mg2+、Na+、Se、Sr等多种元素贫乏为标志的饮用水,是导致大骨节病及克山病的重要因素。
(四)高砷与地方性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症是由于环境中赋存有过量的砷而引起的。砷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非金属元素,环境中的砷常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常见的有三氧化二砷,易溶于水,剧毒。人群通过饮水长期摄入过量的砷而导致的慢性中毒称为地方性砷中毒。砷中毒病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为地下水砷含量过高,超过国家饮水标准0.05mg/L。富砷原因与含砷的岩矿源和含水层的地层结构有关。
我国的地方性砷中毒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的奎屯地区、内蒙古的5个盟(市)和湖北的局部地区。
下表是各类地方病在我国的具体分布情况,部分省份的数据中土壤元素异常量不详,故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