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川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风险评价初步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oc

四川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风险评价初步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风险评价初步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风险初步评估报告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道路损毁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报告主要针对四川省重灾区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指导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一、背景 本次地震震中位于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的汶川县,受到严重影响的地区主要包括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及雅安等四川中部和北部地区,甘肃和陕西两省部分地区也受到较大影响。截至27日12时,地震已造成67183人死亡,361822人受伤,20790人失踪。地震发生后,超过8.4万人受伤入院(重症伤员约2900人),目前5.3万人已出院,1.6万人仍住院治疗,6363人自重灾区转移到其他省份接受治疗。地震造成约500万座建筑物倒塌,2100多万建筑物到破坏,摧毁了超过2500万个家庭,紧急转移安置1500.634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61.2765万人(四川省重灾区灾情示意图见下图)。四川是我国人口省,本次地震灾区公路铁路严重破坏;灾区供水、供电系统几乎瘫痪许多医院、诊所和公共卫生设施受到严重损毁灾区的日常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及传染病疫情防控等。 根据卫生部的统一安排,灾区在积极开展伤员医疗救治的同时,已经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作为抗震救灾的重大任务来抓。截至5月27日12时,卫生部从全国30个省(区、市)抽调了4939名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人员,派往四川灾区开展工作。目前,灾区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消毒与杀虫等公共卫生措施已逐步展开,灾民安置点公共卫生状况评估工作正持续开展,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以及症状监测信息手机报告体系建立,灾区各项卫生防疫措施不断落实。灾区已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卫生防疫责任制,基本实现了卫生防疫工作的全覆盖。 二、四川省及重灾区县历史传染病疫情概况 (一)四川省既往传染病疫情概况 近十年来,四川省甲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均高于全国发病水平,但总体疫情态势较为平稳。2004~2007年,每年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数在34~36万之间,发病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甲肝、戊肝、细菌性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较高;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肺结核、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腮、风疹、水痘等,以肺结核、麻疹发病水平较高;虫媒传染病主要有乙脑、登革热、疟疾、斑疹伤寒、黑热病、恙虫病、森林脑炎等;动物源性传染病出血热、狂犬病、布病、钩体病、血吸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血液及性传播疾病报告的病种主要有艾滋病、乙肝、丙肝、淋病、梅毒,以乙肝发病水平较高;以及以呼吸道、粪口或密切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等。其中免疫针对传染病报告的病种主要有肺结核、甲肝、乙肝、麻疹、流腮、风疹、乙脑、流脑等,其中麻疹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无病例报告的疾病主要包括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灰、白喉等。 2004~2007年不同传播途径的甲乙类传染病时间分布显示,进入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无明显的季节影响。2008年1~4月,四川省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96223例,其中肺结核肝炎乙肝25387例,甲肝179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60%。另外,报告流行性腮腺炎7038例、水痘6135 例、菌痢4328例、麻疹2351例、风疹1569例。 (二)21个重灾区县既往疫情概况 近年来,本次受灾特别严重的21县(市、区)传染病总体疫情态势基本平稳。除乙肝及肺结核报告病例较多外,肠道传染病以细菌性痢疾、甲肝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常见,部分县区曾出现细菌性痢疾、甲肝暴发疫情,个别县区有伤寒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以麻疹、流腮、水痘等常见,尤其麻疹的发病率普遍较高。出血热、狂犬病、布病、钩体病、血吸虫病、包虫病等动物源性及乙脑、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有散发病例报告。近年夏秋季节,多数灾区以细菌性痢疾、甲肝等肠道传染病及麻疹、水痘、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常见,部分地区发生局部暴发疫情;钩体病、血吸虫病、包虫病等动物源性及乙脑、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虽有报告,但未发现暴发疫情。 三、地震灾害后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一)安全饮用水与卫生设施的中断和破坏。地震灾害造成饮用水供应系统以及卫生设施的大范围破坏,从而导致灾民的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短期内得不到保障,造成灾区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增加,如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甲肝等。 (二)灾民安置点居住拥挤。灾区原有住房被破坏后,大量灾民会居住在临时安置点,居住环境拥挤,人群密切接触的机会增加,从而造成直接接触传播与呼吸道传播的传染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