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与研究现状
第一章:绪论
1.1 超导体的基本特性
超导电性的发现是低温物理学家对凝聚态物理的伟大贡献,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Onnes)[1]于莱顿实验室在4 K温度下使氦液化,随后,在1911年,昂内斯意外地在纯汞(Hg)金属中首次发现了超导现象,而且很快在Pb和其它金属材料中也发现了超导:当温度降低至一个临界温度时,材料的电阻立即消失,变为零。即便是在材料中增加杂质以增大散射,也无法使得材料的电阻不为零。在纯样品中,电阻的消失是突然的,而且是完全的。超导现象的发现,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超导物理领域。
1.1.1零电阻现象
昂内斯在研究液氦温区的电阻率行为时,发现在4.2K附近,Hg的电阻突然跳跃式地下降到仪器测不到的最小值。突变前后,电阻的变化值超过104倍,昂内斯声称他发现了物质的一个新态,他称之为超导态。由于任何测量仪器的灵敏度都是有限的,所以实验只能确定超导态电阻的上限,而不可能严格证明它等于零。由昂内斯当时的实验条件确定超导体Hg的电阻上限是10-5欧姆。昂内斯确认这个物质的新态是零电阻态。[2]
1.1.2临界磁场Hc和临界电流Ic
1913年昂内斯尝试用超导铅线绕制成超导电磁体,但他发现,当超导铅线中的电流超过某一临界值时,超导线转变为正常态。1914年他又发现,超导态可以被外加磁场破坏。当超导样品处在低于Tc的某一温度下时,若外加磁场强度H小于某一确定数值Hc时,超导体具有零电阻。当H达到Hc时,电阻突然出现,超导态被破坏而转变为正常态。Hc即为超导体的临界磁场,它是温度的函数。Hc与温度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列经验公式:
其中Hc(0)是T=0K时超导体的临界磁场,其值与材料有关。
昂内斯还发现,当通过超导线的电流超过一定数值(Ic)后,超导态便被破坏。Ic为超导体的临界电流。对此,西耳斯比(F. B Silsbee)提出,这种由电流引起的超导-正常态转变是场致转变的特殊情况,即电流之所以能破坏超导电性,纯粹是由于它所产生的磁场(自场)引起的。西耳斯比定则可表述为:在无外加磁场的情况下,临界电流在样品表面所产生的磁场恰等于Hc。即有:
其中Ic(0)代表T=0K时超导体的临界电流。
1.1.3迈斯纳效应
在超导现象被发现初期,人们从零电阻现象出发,把超导体等同与完全导体。1933年迈斯纳和奥克森菲尔德的磁测量实验表明,超导体与完全导体具有截然不同的内磁场分布。在完全导体中不存在电场,即E=0,于是:
这就是说,在完全导体中磁感应强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即在完全导体内部保持着它失去电阻时样品内部的磁场,可以认为磁通分布被“冻结”在完全导体中。外加变化的磁场也不能改变“冻结”在完全导体内部的磁通分布。但是超导体中并没有被“冻结”的磁通。不论是在无外磁场还是在有外磁场的情况下降温,只要TTc,样品变为超导态,在超导体内部总有B=0。人们将超导体内部不出现净磁通密度的特性称为完全抗磁性。或者称为迈斯纳效应。
1.1.4同位素效应
1950年,雷诺兹和麦克斯韦等人[3,4]分别独立地从实验中发现: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与同位素的质量有关。实验表明:
其中M表示同位素的质量,。对于不同元素,值不同。这种效应被称为同位素效应。同位素效应的发现对探索超导电性的微观图像提供了有益的线索。如果晶格点阵离子的质量不同,晶格振动性质也会不同。如果超导发生在刚性点阵中,那么点阵的原子核质量可能与超导电性没有关联。同位素效应的实验表明:在电子向超导电子“有序”态转变时,晶格振动可能起到某种作用;而电声相互作用(电子和晶格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促成超导转变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就在1950年,佛列里希[5]独立地提出了基于电声相互作用的一种超导态理论,可以预言同位素效应。
1.1.5约瑟夫森效应
1962年,当时还是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研究生的约瑟夫森,发现了超导电子对隧道效应[6]。约瑟夫森研究两块超导体被一薄势垒层分开的SIS(Superconductor-Insulator- Superconductor)时预言P.W.安德森和J.M.罗厄耳的实验观测所电子对隧道效应两超导间埃薄绝缘层“约瑟夫森效应”。 约瑟夫森效应CeFeAsO1?xFx,赵忠贤小组[12,13]报道了接近或超过50K的超导体NdFeAsO0.85F0.15 和PrFeAsO0.85F0.15,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到目前为止,根据铁基超导母体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成分组成比(图1.1中示出了典型的铁基超导母体晶体结构[14,15]),铁基超导体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研究体系:(1)“1111”体系, 包括 LnOFe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床边护理查房评分标准.doc VIP
- 10 往事依依 课件(共28张ppt).pptx VIP
- 昆仑通态物联网屏McgsTpc N 系列使用手册.pdf
- 小学信息技术 豫科版 《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 第十四课 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 课件.pptx VIP
- 最新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练习题.docx VIP
-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笔记(全).pdf VIP
- 能源与环境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润东 可欣 主编第七章 节能技术与环境保护.ppt VIP
- 3.2努力把人生理想变为现实 课件 中职高教版哲学与人生思想政治.pptx VIP
- 材料化学(曾兆华 杨建文)课后答案.pdf VIP
- 简化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