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血液科 吴得红 基本概念 最早于1944年由Waldenstrom描述,故又称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主要表现为: LPL&WM LPL是由小B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 以骨髓或肝、脾、淋巴结内淋巴浆细胞浸润; 血清中存在大量单克隆lgM为特征。 Vijay A,Gertz MA.认为:WM主要表现为LPL累及骨髓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IgM蛋白增高。 除WM外,还有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指在其他类型淋巴瘤中伴发的IgM升高,如: 流行病学 LPL/W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惰性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2%,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不足5%,年发病率约3/10^6; 发病年龄25-92岁,其中位发病年龄为63-68岁,男性多于女性,有症状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6年。 发病因素 体征 肿瘤浸润引起的症状: 广泛的骨髓浸润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但溶骨性损害在WM患者很少见; 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有时可见肿瘤浸润肺部引起肺部结节、肿块、胸腔积液等表现; 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头昏、听觉受损、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症状; 其他脏器受侵犯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几乎所有WM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都增快,这是血中巨球蛋白存在的强有力证据; 凝血异常多为凝血时间延长; 对所有肾病综合征、心肌病、肝大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都应除外轻链淀粉样变性; 血清和尿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出单克隆IgM蛋白,75-80%的患者单克隆IgM轻链为k型; 全血黏滞性测量中低切变率是提示WM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最好指标,眼底镜检查是诊断高黏滞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骨髓检查 由于骨髓穿刺常“干抽”,因此必须进行骨髓活检。 免疫表型 Owen等分析了111例WM,发现90%的病例表达sIg+CD19+CD20+CD5-CD1O-CD23-,参考1。 Remstein等析26例WM,所有病例均表达sIgCD19CD20,58%的病例不表达CD5CD10CD23。参考2 。 遗传学 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LPL特征性的染色体或融合基因异常; 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有6q21—21.1的缺失(占55%)、4或5号染色体三体、8号染色体单体;参考1,2 另外WM没有IgH开关基因的重组,有助于鉴别以IgH开关区重组为主要特征的IgM骨髓瘤。参考3 鉴别诊断 预后判断 LPL自然病程大约5-1O年。 2006年美国血液病年会制定了新的WM预后评分系统(IPSSWM),根据五大危险因素: 治疗策略 WM / LPL仍然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大多数患者死于疾病进展; “观察、等待”是无症状患者的标准治疗策略,其10年的生存率达到70%-75%; 治疗指征 治疗药物 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烷化剂、核苷类似物和利妥昔单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 一些新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正在探索之中,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如CD52单抗等。 一线治疗 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核苷类似物(如氟达拉滨或克拉屈滨);烷化剂(如苯丁酸氮芥); 联合治疗(核苷类似物+烷化剂;核苷类似物+利妥昔单抗;核苷类似物+烷化剂+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方案+利妥昔单抗;免疫调节剂+利妥昔单抗)。 其他治疗 CD52单抗:二期临床试验,总有效率76%,PR32%,治疗相关副作用较大,主要为感染;[1] CD40L以及sCD27,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靶点; 硼替佐米: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起效较为迅速,中位起效时间为1.4月,27例患者中,有效21例,IgM下降25%以上。联合地塞米松和利妥昔单抗作为WM患者的初始治疗有效率高耐受性好;[1],[2] 造血干细胞移植:推荐用于难治复发的患者,5年PFS 33%,OS 61%, 烷化剂(苯丁酸氮芥(0.1mg/kg)):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苯丁酸氮芥治疗WM已逐渐减少,因其远期并发MDS和急性白血病的概率增加。 核苷类似物(氟达拉滨(30 mg/m2)和克拉屈滨):总体反应率为40%-100%,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不少报道认为会造成患者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或MDS转化的概率增高。 利妥昔单抗(375 mg/m2):单独治疗反应率较低,只有20%~50%,且治疗反应发生较晚。部分患者可发生血清lgM的升高,且并不能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 1 1 2 * * 本质概念 1 详细特点 2 治疗方法 3 骨髓中有浆样淋巴细胞浸润 合成单克隆lgM 200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分类中,从的临床病理学分型,将其归类为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 (LPL)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二者之间有何关联? 关于WM本质问题的探讨一直存在争议 2002年关于WM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