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当前教育惩罚行为的认识与思考
对当前教育惩罚行为的认识与思考
作为教育来讲,是不应该有惩罚的;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讲,是不应该没有惩罚的;作为一个受教育者来讲,最希望是没有惩罚的。三个现象与一则案例 现象一、我们也常常能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什么事被老师批评了,想不开,做出很极端的举动。现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并非没有惩罚,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 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 现象二、现在老师们非常普遍地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说到“教育不能没有惩罚”,老师们眼睛都直了,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说现在谁还敢批评、惩罚……在那里,刚有个14岁的孩子自杀,因为这个学生往老师身上甩钢笔水,被老师批评了。 现象三、曾经有一个博士找到专家,说儿子没有责任心,小黄帽一个学期丢了8个。专家问,你是不是丢一个给买一个?他说是啊。我说你这样下去,孩子没法有责任心,他无所谓啊,丢了马上买新的,有什么可着急的。那怎么办呢?专家说,他要是再丢了,让他自己找去,找不到,那就第二天让他光着脑袋去上学。那被老师批评怎么办?对呀,就是要让他受批评。然后呢?然后,用他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新的小黄帽。没有零花钱,就取消他一个最喜欢的项目,比如第二天要去麦当劳,那就不能去,因为那个钱要用来买帽子。这样孩子才可能知道珍惜。 案例、有一次,鄂老师到二年级上课。班上一个男同学作业本丢了,他拿着一张纸说:“老师,这一张纸不能写作业。”旁边的同学听了,拿出一本作业本给他。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言下之意就是不想写作业。老师不能强制他写作业。于是,鄂老师允许他语文课都可以不写作业。五分钟的作业,同学们很快做完了。第二次上课,鄂老师布置了两道作业题。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写作业,他东看看,西看看,走上来说:“老师,我要写作业。”“不行呀,你这张作业纸怎么能写作业呢?” 第三次上课,老师仍然布置了少量的作业。这一回他可着急了,“老师,我要写作业”。“你可以不写作业呀”。“那不行,别人都写作业,我不写就要落后了。”这时,鄂老师说:“想写作业了吧,那你前面的作业呢?”这位学生拿出早已写好的作业交给老师。于是,鄂老师让他高高兴兴地去写作业了。从那以后,他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作业。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鄂老师运用教育惩罚,让学生改掉了不做作业的坏习惯。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教育不仅是改造人,更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在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的同时,要适当地惩罚他,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我们提倡的“教育惩罚”应该充满现代民主精神。这样的“教育惩罚”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学生心灵:学生与班主任享有一样的权利,班主任与学生具有同等的义务。在这样的机制中,学生开始尝试着自我教育与民主管理的实践,切身体验着集体与个人、民主与法制、纪律与自由、权利与义务、自尊与尊他的对立统一关系潜移默化地感受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尊严与人格的平等。这样的教育惩罚,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注意,不仅仅是“法制”)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而这正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所应该包含的基本要义。 二、不良教育惩罚行为的危害与成因分析 据2002年1月20日的《中国教育报》专项调查报道,有50.2%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存在着教师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并有38.6%的教师认为这出自于负责和爱心。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的目标逐渐转向“以人为本,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这个理念上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不可否认教育惩罚现象(体罚、变相体罚、心理惩罚等)并未彻底消除,而且在教师队伍内相当程度的存在。 1、两种不良惩罚行为地危害 (1)、不良教育惩罚中体罚行为的危害 对于“体罚”,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下了很多定义。《教育学辞典》解释说:“体罚是不民主、不科学的有害的惩戒儿童的方法”。《教育大辞典》注释:“体罚是以损伤人体,侮辱人格为手段的处罚方法”。也有人将体罚定义为:“由某一权威代理人使用某种手段,使某人身体受到疼痛”。……这些关于体罚的定义,都存有一些缺憾。很明显,体罚者不是为体罚而体罚。因此我们认为:所谓体罚,是一种试图以使某人身体疼痛从而影响其心理,改变其行为的惩戒方法。在教育界,体罚是一种争议颇多的管教措施。一种观点认为,体罚是减少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体罚可能是唯一可以产生积极行为的一种方法。他们往往举出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我们班四岁了(第一课时)》课件.pptx VIP
- 银屑病关节炎早期识别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系统健壮性分析课件.pptx VIP
- Power Up教材配套测试PU2期末测试卷答案.pdf VIP
- 农村公路病害识别图、日常巡查保养记录表、群众性养护日常保养常见问题与处治方式汇总.pdf VIP
- 2019医用输液泵和医用注射泵安全管理.docx VIP
- 儿童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方案(2026-2030年).docx
- 护理不良事件-课件.pptx VIP
-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变更情形及审查要求、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设项目种类.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