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电压技术速记版专题1-6
高电压技术速记版
专题一:高电压下气体、液体、固体放电原理
1、绝缘的概念:将不同电位的导体分开,使之在电气上不相连接。具有绝缘作用的材料称为电介质或绝缘材料。
2、电介质的分类:按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3、极化的概念: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表面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叫做电介质极化。
4、极化的形式: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夹层式极化。(前三种极化均是在单一电介质中发生的。但在高压设备中,常应用多种介质绝缘,如电缆、变压器、电机等)
5、电子式极化:由于电子发生相对位移而发生的极化。特点:时间短,弹性极化,无能量损耗。[注]:存在于一切材料中。
6、离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发生于离子结构的电介质中。固体无机化合物(如云母、陶瓷、玻璃等)多属于离子结构。特点:时间短,弹性极化,无能量损耗。[注]:存在于离子结构物质中。
7、偶极子极化:有些电介质具有固有的电矩,这种分子称为极性分子,这种电介质称为极性电介质(如胶木、橡胶、纤维素、蓖麻油、氯化联苯等)。特点:时间较长,非弹性极化,有能量损耗。[注]:存在于极性材料中。
8、夹层式极化特点:时间很长,非弹性极化,有能量损耗。[注]:存在于多种材料的交界面;当绝缘受潮时,由于电导增大,极化完成时间将大大下降;对使用过的大电容设备,应将两电极短接并彻底放电,以免有吸收电荷释放出来危及人身安全。
9、为便于比较,将上述各种极化列为下表:
10、介电常数:
[注]:用作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时,希望大些好。用作其它设备的绝缘介质时,希望小些好。
11、电介质电导:电介质内部带点质点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电流。金属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电导减小。绝缘介质:温度升高,电阻减小,电导增大。
12、绝缘电阻: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当极化过程结束后,流过介质的电流为稳定电流称为泄漏电流,与其对应的电阻称为绝缘电阻。
(1)介质绝缘电阻的大小决定了介质中泄漏电流的大小。
(2)泄漏电流大,将引起介质发热,加快介质的老化。
13、固体介质绝缘电阻包括体积绝缘电阻和表面绝缘电阻,是它们两者并联的总阻值,即(R1:体积绝缘电阻;R2表面绝缘电阻)
14、气体电介质电导主要是电子电导。
15、液体电介质电导:一是构成离子电导;二是形成电泳电导。液体电介质电导大小除与电介质本身性质有关以外,还与杂质含量有关(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一定要注意防潮,可以采用过滤、吸附、干燥等措施除去液体电介质中的水分和杂质。)
16、固体电介质电导:固体介质中存在离子电导。固体介质除体积电导以外,还存在表面电导。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主要是由附着于介质表面的水分和其他污物引起的。固体电介质的电导与电介质本身性质、杂质含量和介质表面状态都有关。清水性电介质:水分在其表面形成连续水膜,如玻璃、陶瓷等。憎水性电介质:水分只能在其表面形成不连续的水珠,不能形成水膜,如石蜡、硅有机物等。
17、作为绝缘介质,希望其电导越小越好。
18、电介质在电压作用下有能量损耗:(1)电导引起的损耗;(2)有损极化引起的损耗。
19、直流电压下:电导损耗(可用绝缘电阻表示)。交流电压下:电导损耗+有损极化损耗(用介质损失角正切表示)
20、气体电介质相对介点常数接近1,气体电介质损耗(电导损耗)是极小的,常用气体介质的电容器作为标准电容器。
21、作为绝缘介质,希望其越小越好。损耗发热使介质容易劣化,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热击穿。
★22、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小结:
23、气体击穿:气体由绝缘状态突变为良导电状态的过程。击穿电压:击穿时最低临界电压。击穿场强: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比,也称为气体的电气强度。如: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电气强度为30kV/cm 。平均击穿场强: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比。
24、游离是带电粒子产生的过程。气体带电质点产生的游离形式:(1)碰撞游离;(2)光游离;(3)热游离;(4)表面游离(正离子碰撞阴极、短波光照射、强场发射)
25、气体发生放电时,除了不断形成带电质点的游离过程外,还存在相反的过程,即带电质点的消失,也称之为去游离。
26、气体带电质点消失形式:(1)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2)带电质点的扩散;(3)带电质点的复合;(4)附着效应
27、汤逊理论:(1)汤逊理论是在低气压、短间隙(pd26.66kPa·cm)条件下建立起来的。(2)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的击穿主要由电子的碰撞游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造成的表面游离所引起的。(3)电子碰撞游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汤逊理论的适用于pd26.66kPa·cm(即低气压、短间隙)
28、均匀电场中气体伏安特性(注意什么时候非自持放电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二外)小升初试卷附详细答案.pdf VIP
- 2025年黑龙江省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带解析附答案.docx
- 《真菌性鼻窦炎》课件:深入了解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ppt VIP
- 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21起典型火灾案例及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2025年).ppt
- 禁毒预防教育主题班会.ppt VIP
-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共3页].doc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课(实验室准入教育)》章节测试含答案 .pdf
- 索尼彩监特丽珑trinitron_pvm14m2u维修电路图手册.pdf VIP
- 2024年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