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等构造地质学——波浪镶嵌学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伯声《波浪镶嵌构造》 一、张伯声生平 (1903.06.23-1994.04.04) 1903年6月23日,出生于河南荥阳。 1909年,读私塾。 1913年,入荥阳县高等小学堂,聪颖好学,并喜爱自然地理。 1917年,14岁时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现河南大学)。 1919年,他被学校破格选送清华学校深造。 1926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又被保送公费赴美留学。张伯声留学美国4年,先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不到两年就完成了该校规定的全部学分而提前毕业,获硕士学位。随后考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化学。 1928年3月,他受到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谭锡畴的影响,把兴趣转向了地质学。于是,他报考芝加哥大学地质系研究部并被录取,开始跟随著名的岩石学家约翰逊教授、构造地质学家坎伯仑教授攻读地质系专业。 1929年,张伯声转入斯坦佛大学地质系研究部,受到地质学家维里斯教授、布莱克卫尔德教授的精心指导和亲切教诲,学业大有长进。 1930年5月,张伯声因家事被迫中断学业回国。 1930年,被聘为焦作工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岩矿学教授。 1931年,被聘为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932年,被河南大学聘为理学院教授,讲授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和岩石学等课程。 1933年,张伯声被聘为天津北洋工学院教授。 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他跟随北洋工学院内迁西安,到由平、津各大学联合组成的西安临时大学任教。 1938年,被聘为西北大学教授,次年兼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 1939年,任国立西北工学院教授。 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他被政务院任命为西北大学理学院院长 1956年,任西北大学副校长。 1961年,张伯声教授因过度劳累,身患高血压病,西北大学为照顾他的身体健康,决定他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工作,但他仍然以高昂的热情在指导研究生和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新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1978年,他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次年,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并调任西安地质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84年,他改任西安地质学院名誉院长。 张伯声院士是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西安分社主任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第四、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78年)。 1994年4月4日下午5时,在西安逝世,享年91岁。 二、主要成果 1、中国二叠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奠定了中国此方面研究的基础,被国内外同行所采用。 2、首次划分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并阐明其特点和发展过程,为国内外专家广泛接受。50年代主持编制了全国一整套地质图件,含1:100万地质图、大地构造图和成矿规律图,这是用图件形式总结全国地质工作成果,为世界首创。 3、创立和发展多旋回构造运动学40年代,通过分析中国实际资料,黄汲清提出了造山带或地槽褶皱带多旋回构造运动说。70年代末,结合板块构造学说,他发展了多旋回说,提出了板块多旋回开合手风琴运动模式。许多矿床学家已采用多旋回成矿说。 4、提出陆相生油论和中国找油突破,早在40年代初提出了陆相地层生油论并认为生油和储油地层也是多旋回发展的。因此,陆相中、新生代盆地应是找油气的主要对象。并于1955年按此原理布置了柴达木、准喀尔、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为找油重点地区,并特别强调中国东部之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也应是找油重点区,导致了大庆油田的发现。80年代对塔里木油气勘探和大庆深部找油做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具体建议,收到了极好的实际效果。 多旋回构造运动学说 一、单旋回说 欧洲和苏联地质学家的单旋回观点简介 1939——1950间,史蒂勒发表了几篇论文,提出地槽褶皱带的构造岩浆旋回发展特点,并总结如下表: 初期岩浆活动:(地槽期) 蛇绿岩 同造山期岩浆活动(造山幕) 花岗岩 高造山:顺层花岗岩和区域变质 晚造山:穿层花岗岩和接触变质 后继岩浆活动(半克拉通期 安山岩等喷发,各种斑岩侵入 末期岩浆活动(全克拉通期) 玄武岩 自此以后,史氏的观点(单旋回monozklisch)被广泛接受。 在欧洲方面,如德西特尔、锐提曼、俄布安等人都基本上采用了它;俄布安在1975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共经济学课件.pptx VIP
-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监理细则(广东).pdf VIP
- 柯美C450数码复印机故障代码及维修模式.pdf VIP
- 新目标(第二版)视听说B3U3 测试试卷答案.pdf VIP
- 高中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第二课时《生涯变局——“我”的生涯故事》 教学设计.docx VIP
- 新课标水平三体育教案合集.pdf VIP
- 高中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第二课时《生涯变局——“我”的生涯故事》 课件.pptx VIP
-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docx VIP
- 2025年临床检验科常规检验操作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北京景山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复习8:应用题专练2.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