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典籍英译中的深度翻译质疑——以《孙子兵法》中文化空缺的英译为例.pdf

典籍英译中的深度翻译质疑——以《孙子兵法》中文化空缺的英译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典籍英译中的深度翻译质疑——以《孙子兵法》中文化空缺的英译为例

2014年9月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Sep.,2014 第33卷 第9期 JournalofLuoyangNormalUniversity V01.33 No.9 典籍英译中的深度翻译质疑 一 以 《孙子兵法》中文化空缺的英译为例 黄海翔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在中华典籍英译史上,深度翻译作为一种对原文本所造成的文化空缺进行补偿的有效手段被 西方译者广泛采用。然而有些西方译者的深度翻译非但无助于 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语文化,反而破坏 了原语文化的真实性。这就引发原语文化读者对译者语境建构原则的质疑。基于 《孙子兵法》文化空缺英译 的个案分析,深度翻译如欲达到其定义的语境效果,译者须忠实于原作者的信息意图,其所添加的新的语境 信息须不悖于原文本读者现时的语境假设,因为语际翻译的译者之阐释乃是基于原语文化阐释者的阐释之 上的再阐释。只有原语文化的本地人才有资格做出第一层次的阐释。 关键词:深度翻译;文化空缺;语境假设;语境建构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4970(2014)09—0085—05 收稿 日期:2014—04—21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09YJC740029) 作者简介:黄海翔 (1972一),男,江苏泰州入,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美国普度大学访问学者。 空缺指原语中存在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 一 、 深度翻译溯源 明白的、莫名其妙的、易于误解的东西造成的异族 文化的空 白。…”本定义中所提及的 “东西”,具体 深度翻译这一术语,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夸梅 · 而言,是指某个民族所具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在 阿皮亚 (KwameAnthonyAppiah)提出:深度翻译, 另一民族中并不存在。 这些独具特色的语言、文 亦称厚语境化 (thickercontextulization),是指在翻 化现象体现出不同民族所特有的历史背景、文化传 译文本中,添加各种注释、评注和长篇序言,将翻 统、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 译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以促使被文 反映在语言中,会形成大量的 “一种文化 中有,但 字遮蔽的意义与翻译者的意图相结合。J4阿皮亚 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文化空缺现象”_3J。文化空 提出的这一术语源 自文化人类学家格尔兹 (Clifford 缺在典籍英译中之所以显得尤为突出,是因为中华 Geertz)提出的深度描写理论。格尔兹认为:文化的 典籍中蕴含着诸多中华民族文化所特有的语言、文 概念本质上是一个符号学的概念。人类处在 自己结 化现象。这些语言、文化现象的空缺不可避免地会 成的意义之网内。文化就好 比那些网,对文化的分 造成翻译的损失乃至误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析不是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寻求意义的阐释 不同语言间某些文化概念的空缺导致 目的语缺乏准 科学。j5深度描写这一术语与传统人类学的浅度描 确表达的手段;相同的逻辑命题以不同的文化形式 写相对应。浅度描写认为:只要列举出他族文化的 呈现,造成所指意义相 同而联想意义不同。L4为了 规则系统,然后遵循这些规则系统,就有可能融入 减少翻译带来的损失并避免误读的发生,译者须采 当地文化并被当作当地人(排除外表因素)。格尔兹 取相应的手段在 目的语文本中对原文本所造成的文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