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

专题六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六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六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纲点击 知识内容 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 Ⅰ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Ⅱ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Ⅱ 6.稳态的生理意义 Ⅱ 7.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Ⅱ 8.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Ⅱ 9.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Ⅱ 10.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Ⅰ 知识网络 热点例析 热点一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1)形式:局部电流。 (2)过程: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兴奋区)→未兴奋区。 (3)特点: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 ①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③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即由感受器传向效应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产生和传递 (1)结构基础——突触 (2)过程:神经冲动→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或抑制。 (3)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4)信号转换: 3.兴奋传导特点的验证实验 (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案:电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案:先电激图中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4.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②如图,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如图,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如图,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特别提示(1)神经递质是一类物质,就其作用结果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上Na+通道开放,提高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使突触后膜的膜内外电位差降低,甚至发生逆转,产生兴奋;抑制性递质提高膜对K+的通透性,K+外流使突触后膜的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引起突触后膜抑制。一段时间后,相应离子通道关闭,以保证兴奋传递的准确性。 (2)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3)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或抑制做好准备。 (4)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要经过复杂的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需经历一定时间,所以突触数目越多,完成一次反射所用时间越长。 【例1】(2012·东北三省四市等值诊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常会受到机体或细胞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神经元按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可分为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二者活动机制不同。图甲表示某种反射弧中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突触后膜上A、B、C三处及它们受到某种刺激后的相关电位变化(单位为mV)。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体的________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曲线所示的是神经元的____________(膜内/膜外)电位变化,其中a段时膜电位为__________电位。 (3)图甲中,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符合图乙中的________(填“A”“B”或“C”)处,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使阴离子内流,符合图乙中的________(填“A”“B”或“C”)处,对运动神经元2产生的作用是________;与A处相比,出现图乙中C处电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外液中阳离子浓度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解析:图乙中曲线初始状态下均为负电位,符合静息电位时膜内的电位特点。a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时电位发生逆转,表示动作电位。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符合A处的变化特征;阴离子内流使膜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大,符合B处的变化特征,使突触后神经元受抑制;与A处相比较,C处的动作电位降低,表明阳离子内流的量减少,即细胞外液阳离子浓度减小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