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篇》《福泽谕吉自传》 读书笔记22.docVIP

《劝学篇》《福泽谕吉自传》 读书笔记2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福泽谕吉《劝学篇》有感 阳芳.20141403144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些学者认为其“脱亚入欧”思想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并在实践中助纣为虐,对其思想评价毁誉参半,但是在他对于日本近代历史影响深远这一点上并无异议。他对国家贡献卓著可是终其一生拒绝担任任何官方职务,始终将学问与办学校与办报的实践相结合,其肖像至今印在日本目前流通的一万日元的钞票上。这样一个独特的日本知识份子的范本,其思想值得我在研读中去细细体会,若然我能在阅读其著作中获得一点一滴启示,无论是为铭记惨痛的历史教训或者获得他的某些宝贵经验,都是有教益的。这是本书的宗旨,贯穿始终的文明之精神。概言之:唯自强求学方能独立;唯独立方能自由;唯自由方能平等。 “人人独立,国家才能独立”。福泽谕吉在《劝学》中的中心思想就是“独立精神”,他讲到,只有具有独立精神的人才真正的爱国、明事理、知上进。否则,若没 有独立精神的人,凡事依靠他人,便会产生惰性和依赖性;由此引出不知进取,不求变化;从而导致为了守住自己的这点小九九摆动小心眼;便生成普遍的自私自利。其实在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也与封建中国的国民具有类似的劣根性,但是在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伟大的教育家福泽谕吉推出《劝学》一书,唤醒了日本国民的精神,从此整个国家从上到下焕然一新,国民也由之前的愚民、若民转向文明、开化之公民、国民。 “人人独立,国家才能独立”。福泽谕吉在《劝学》中的中心思想就是“独立精神”,他讲到,只有具有独立精神的人才真正的爱国、明事理、知上进。否则,若没 有独立精神的人,凡事依靠他人,便会产生惰性和依赖性;由此引出不知进取,不求变化;从而导致为了守住自己的这点小九九摆动小心眼;便生成普遍的自私自 利。在《劝学》中,福泽谕吉将“无知”定义为最可耻的品德。虽然人类不好的品德有很多,如贪婪、自私等等,但是在各种不好的品德中,根源就是源于无知。因为无知,不知过分贪婪会为自己带来祸害;因为无知,不知自私会给自己带来孤立…… 所以,想要摆脱国民劣根性,首先要培养国民的独立精神;想要拥有独立精神,就要使民众摆脱无知;而然摆脱无知的方法,就是激励国民自发学习,热爱学习。这便是《劝学》所要讲述的。 “看到西方创造了比日本好得多的文明状况,就把西方的一切都看作是好的,竭力效仿,而把日本的传统一概抛却,不加辨别,实在是‘东施效颦’。现在我们正处于混杂纷乱之中,必须把东方和西方的事物仔细比较一下,信其可信,疑其可疑,取其可取,舍其可舍。虽然疑信取舍得宜并非易事,而我辈学者责无旁贷,不可不以此自勉。我们认为空想不如致学,更须多读报刊,多想事物,平心静气,放开眼界,求真理所在,自然会知何者应信,何者应疑。昨日所信,今日可能生疑;今日所疑,明日也许消释。一般学者不可不奋勉。”在纷乱复杂的改革中,必定百疑重生,几如暗中摸索。不应顽固守旧,也不应一味崇洋,事事照搬。必须把东方和西方的事务仔细比较,信其可信,疑其可疑,取其可取,舍其可舍。虽然疑信取舍得宜并非易事,而我辈学者责无旁贷,不可不以此自勉。我们认为空想不如致学,更须多读报刊,多想事物,平心静气,放开眼界,求真理所在,自然会知何者应信,何者应疑。昨日所信,今日可能生疑;今日所疑,明日也许消释。一般学者不可不奋勉。” 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上了很生动的一课。何谓自由平等,何谓政府与法律,何谓学者之使命,这些熟悉的词语,直到今日才开始有实质的了解,当然也有待日后的实践认知。 历史的车轮是向前的,我时常感叹这是一个多么生动的比喻——螺旋式发展。时至今日的中国,我们面临的诸多问题,任然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比如独立文明之立国精神,体制改革,依法治国,教育及科技的改革。试想,今日中国物力蓬勃发展,为何教育始终僵化束缚,科技难有突破创新,社会矛盾激化,体制百弊丛生,这是不是我们仍然只具有文明之形式,却缺乏独立文明之精神?当然,限于时代认知及所处政治环境的限制,作者的观点大都缺乏深入的系统性;而对于某些关键问题,作者也只是含糊其辞,比如对政府的制衡,以及人民如何行使“主人”的权利,区区“感化”略显苍白。这也大概是为何日本政府完全控制民众,日后会走向疯狂的军国主义的原因吧。 但做为百年之后的一位中国人,读完此书,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如果要让我对福泽谕吉此书做一个结语,思之再三,唯有引用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先生撰写的一段碑文: 古今中外,最为人熟知的以劝学为名的书共有三本:荀子《劝学》;张之洞《劝学》;福泽谕吉《劝学》。荀子乃法家学说鼻祖,其《劝学》也十分精彩,许多名句如“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出自此篇文章。可惜自小接受白话文教育的我们这一代,文言文对于大众毕竟是“晦涩难懂”,因此真正通篇领悟荀子《劝学》精神的人并不多,也并不易。而张之洞的《劝学》,其中心思想是中学为本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