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这一代(上)(中国故事)》—苏惠昭杨在宇.pdfVIP

《蒋勋这一代(上)(中国故事)》—苏惠昭杨在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蒋勋 :用美拯救社会 逃亡的噩梦纠缠着年幼的蒋勋 戏台边的成长岁月 让美成为拯救社会的力量 美学修养是知识分子的终极关怀 “一通百通”南方朔 台湾读书最多的人 书评比政评难写多了 站在权力的对立面 “打马急先锋” 黄春明 我是文化人 ,不要选边站 “五二四 ‘无耻’事件” 就好像蝴蝶破茧得到新生 第二位贵人是林海音 重拾往日的价值 徐璐 :暗夜里幸存的好梦 徐璐某一部分的生命正是一页台湾争取民主自由的党外抗争史。 她看见自己离自己越来越远。 2 中国故事 3 蒋勋 :用美拯救社会 文 / 杨在宇 在台湾的艺术文化发展史上,蒋勋这个名字,如今已等同于常民 生活美学的 “布道者”,各媒体报道他时也均以 “美学大师”称之。 不过蒋勋对生命与美学都有笃定的自我衡量,并不在乎外界加诸他的 任何赞誉。 蒋勋读大一时即以小说 《劳伯伯的畜牧事业》成名。1980年的诗 作 《少年中国》,则表露了他对两岁多即已离开的故国的想象与怀 念: 我们隔着迢远的山河 去探望祖国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迹 我用我游子的乡愁…… 这首诗深深感动了很多人,更因李双泽的作曲演唱而传诵一时。 四十余年来,创作能量丰厚的蒋勋,除了诗、小说、散文,也写 书法,作画,并定期举行画展。同时,他身兼美术教育的工作者与传 播者,写了许多艺术评介,为庶民百姓进行各种文化导览,出版多部 美学论述,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圈。他的 “天地有大美”之说,不仅 让美成为一种生活里的元素,也让社会各阶层人士重新思考人与环 境、历史之间必须紧密呼应的重要性。 为了让美普及化,1990年,他的 《中国美术史》特意走出古典的 4 艰涩,以最简约、概括的手法和晓畅的语言,勾勒中国美术的诞生、 演变及发展脉络。这本书由台北的东华书局及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后, 惊动海峡两岸读书界,更是近年来祖国大陆美学教育最重要的读本, 为中国的美学保持了一脉传承的文化内涵。1998年 《美的沉思》与 2003年 《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以及其后陆续出版的多部美学论 述,也都同样成为大众美学的重要读本。 逃亡的噩梦纠缠着年幼的蒋勋 丰富的美学素养使蒋勋的气质静定而优雅,一般人很难想象他的幼 年曾经度过怎样动荡的生活。 蒋勋身上流着汉族与满族的血液,两种文化的融合,使他虽经动荡 却能自小即拥有开阔的胸怀。他母亲出身满族正白旗,祖父曾任西安最 后一任知府;父亲祖籍福建长乐,毕业于黄埔军校,后来调至陕西王曲 第七分校任教官,因而与他母亲结识成婚。 1948年1月8 日,蒋勋出生于古城西安,是父母的第四个孩子。那时 战争激烈,谣言四起,时任上校的父亲被调至东北锦州前线,他母亲则 独自带着四个孩子跟随难民潮奔逃。那段逃难的日子,母亲永生难忘, 来台湾后还不时说起,语气尽是感伤;蒋勋后来以文字为那段苦难留下 记录: “火车上挤满了人,她一手夹一个孩子,却怎么也挤不上去,车站 外面满满都是轰炸后没有收的尸体,破破碎碎的,有的肠子飞挂在树 上……她便把两个孩子从窗口扔进车去……孩子掉在挤得密密麻麻的难 民的头顶上,大家咒骂着,又从窗口把孩子扔出来……” 1949年,蒋勋一家终于从西北逃到上海,辗转回到福建长乐故里。 5 1950年,解放军解放长乐,宣布通缉其父,其母先带着孩子深夜搭船转 赴马祖附近的白犬岛﹙即今莒光岛﹚,躲藏在运货的舱板下面;在诡静 的码头等船启动时,惊慌的母亲直担心年幼的蒋勋会忽然哭闹起来。 安全抵达白犬岛后,母亲在那里生了小弟。1951年夏天,母亲带着 大小五个孩子抵达基隆。不久,父亲也终于来到台湾,一家人才得以过 着安定和乐的生活。 然而逃亡的噩梦纠缠着年幼的蒋勋。在梦中,他想尽办法躲避追杀 的敌人,有时没入废旧的水井深洞,有时隐身蛛网密布的槅扇橱柜后 面……仓皇奔逃的恐惧与不安,是战乱年代在他心上留下的暗影。直至 搬到大龙峒后,恐惧与不安才渐渐地远离。 戏台边的成长岁月

文档评论(0)

WX:r200906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