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通用术语》文化负载词音译浅析.docVIP

《针灸学通用术语》文化负载词音译浅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学通用术语》文化负载词音译浅析   摘要:术语对学科的发展、学术交流及对外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灸学术语来源于古代,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人文色彩浓厚,英译难度较大。国家标准《针灸学通用术语》(GB/T 30232―2013) 在刺法灸法部分收录了较多文化负载术语,其英译多采取保留拼音的翻译方法。文章选取了毫针特殊刺法、飞经走气四法以及复式补泻法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规范针灸学术语提供支持。   关键词:《针灸学通用术语》,国家标准,文化负载词   中图分类号:N04;H059;R24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1.008   Abstract:Terms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cademic commun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erms date from ancient times, and inevitably carry traditional culture factors to some extent, which leads to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There are many terms loading much Chinese cultures were indexed in National standard, General Nomenclatur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GB/T 30232―2013), which were mostly translated in the form of pinyin.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terminolog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e analyzed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in some fields in GB/T 30232―2013, such as filiorm peculiar needling methods, four methods of Feijingzouqi, and compound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ethods.   Keywords:General Nomenclatur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national standard,cultural standards of terms   引言   术语作为特定学科中表示概念的名称,其规范使用对于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术语的外译对本学科的对外交流与学术传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与交流中,中医的光芒日渐显露,在世界范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灸在中医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大量的针灸医籍被翻译后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针灸学科中有大量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术语,这些术语在翻译过程中颇有争议。笔者以国家标准《针灸学通用术语》(GB/T 30232―2013)中毫针特殊刺法、飞经走气四法及复式补泻法的英译为例进行研究,以音译法的运用为主,探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为进一步修订国家标准提供支持。   一中医术语英译现状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不仅要为中国人民服务,也要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这样一门带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和哲学理念的医学在向世界传播的时候,必然要依靠外语作为媒介,所以把中医术语正确地翻译成英语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的课题[1]。目前,在中医术语英译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使用拼音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翻译方法,比如“阴”“阳”“气”分别译为yin、yang、qi,“三焦”译为sanjiao。由于语言的不对等性,中医学科中的许多术语在英文中找不到对应的含义,拼音就成为了一种保留中医文化的翻译方法,以避免勉强译成英文单词后造成词义偏颇。国外许多教材喜欢直接使用汉语拼音,越来越多的国外中医师和学生认为拼音能更加原汁原味地体现中医的内涵[2]。拼音翻译虽然避免了文化负载词的误译,但拼音本身并没有传递任何文化含义。对于国外学者来说,拼音只是一连串的拉丁字母,而且不能按照他们的母语读法来读。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发音的差异,汉字中的某些?l音对国外学者来说极易混淆,如ji、qi、xi 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没有太大分别。除此之外,声调也是重要的限制因素,不能准确区分声调也会导致误读。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