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第1讲 古生物学及研究对象.pptVIP

古生物学第1讲 古生物学及研究对象.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硅化木 3 影响化石记录的因素 化学(溶解、pH、Eh等) 物理(时间、温度、湿度、压力等) 地质(死后作用、质地) 生物(食物链、习性、天敌等) 人为因素(偶然性、认识等) 4 化石的形成过程 生物群:生活在共同的环境,彼此关系密切的生物群 死亡群:各种原因死亡的尸体堆积,有可能非同一生物群 埋藏群:堆积埋藏在一起的动物遗体,有混杂或损失 化石群:埋藏群经过成岩作用 生物群 死亡群 埋藏群 化石群 生物群 死亡群 埋藏群 化石群 采 集 群 环境因子 死 亡 分 解 风 化 搬 运 沉积率 化学作用 物理作用 石 化 出 露 采 集 修 理 死亡方式 死亡率 生物作用 自然因素 自然营力 生物搬运 自然因素 溶 解 生物作用 压实作用 分 化 破 碎 缺 失 化石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1 从生物群到死亡群的变化 --生物群恢复的年龄分析 死亡方式:正常死亡与灾害死亡 年龄分布频率:“U”型和“I”型 灾害死亡 正常死亡 数量 数量 年龄 年龄 3.2 从死亡群到埋藏群的变化 --化石埋藏类型划分 原地埋藏 异地埋藏 原地化石群:化石群成员与原来当地生物群 成员基本一致 残留化石群:原生物群大部分保留成为化石, 小部分被搬运流失 混合化石群:大部分化石原属一个生物群,有部分 混入分子 搬运化石群:全部搬运,化石来自不同的生物群 表示搬运能力增强 3.3 从死亡群到埋藏群的变化 --化石埋藏类型判断标志 完整程度:原地埋藏类型化石完整,细微结构未破坏;异地埋藏多破碎 分选:大小、个体发育阶段不一者为原地埋藏,有明显分选性,个体基本一致为异地埋藏 两壳比例:基本1:1者为原地埋藏,否则为异地埋藏 生态类型的保存位置:原地埋藏往往保存生物生存时的位置和状态 其他:原地埋藏者,化石的古生态分析和含化石层的沉积环境一致。否则为异地埋藏 化石的定向搬运的痕迹 环饰蠕虫Cricocosmia示原地埋藏 遗 迹 4 化石保存的不完整性 4 化石保存的不完整性 已描述的现生生物种有150万种,其中动物100万种,植物50万种 如果将现生种全部描述出来,估计有450万种 已描述的古生物种只有13万种,占已描述现生种的8.7% 4.1 化石保存不完整性的表现 种类的不完整性 数量的不完整性 种间的不平衡性 形态的不完备性 三 化石的保存类型 重点: 1 什么是石化作用 2 化石的保存类型主要有哪些? 3 实体化石形成过程中的石化作用 1 石化作用 生物遗体埋藏后要经历物理、化学的作用才能形成化石。 石化作用定义: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随成岩作用而经历了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改造后仍然保留生物面貌及部分生物结构的作用。 * * * * * * * 地质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古生物学 授课基本情况与要求 多媒体(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已上网;略有改动) 考教分离(教学大纲中有思考题) 研究性学习(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实习与实验(作业记成绩,分组) 笔记(弥补大脑记忆空间的不足) 教学思想 深度与广度相结合 加强基础部分讲授,深入了解几个代表门类,选择代表性属种熟记构造特征、时代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加强实习课的比重,安排科研任务性的实践。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为改变学生从书本到书本状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设古生物资料选读,学生自己阅读,在此基础完成课程报告。 学时安排 绪论及原生生物(8学时), 海绵、腔肠、苔藓动物,重点:古杯、层孔虫、珊瑚(4学时) 后口动物,重点棘皮和笔石(4学时) 腕足和软体动物(头足,腹足、斧足,箭石、竹节虫等)(4学时) 节肢动物和遗迹化石(4学时) 脊椎动物(4学时) 古植物(4学时) 实习:(22-24学时) 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童金南,殷洪福 主编. 2007,古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何心一,徐桂荣.1993,古生物学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 武汉地质学院古生物教研室.1979,古生物学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 傅英祺等.1981,古生物地史学简明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 戎嘉余等.1990,理论古生物学文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张昀.1998,生物进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郝诒纯,茅绍智. 1993,微体古生物学教程。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陈源仁编,1992,生态地层学原理。北京:地质出版社。 B.齐格勒著,赵祥麟译,1992,现代古生物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北大学《古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 /gswx/pages/jxlx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