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第5讲 原生动物.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旋壁构造的类型:对不同种属来说,其旋壁的微细构造是不一样的,按其发育的程度可划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Ⅰ、单层构造:旋壁只由一致密层构成。 致密层是原生的,构成蜓壳的主要部分,所有的蜓类都具有这种构造。 Ⅱ、双层构造:由致密层和其内的透明层,或内疏松层或蜂巢层构成,C3-P常见。 Codonofusiella(喇叭蜓) Schubertella(苏伯特蜓) Schwugerina(希瓦格蜓) 致密层 透明层 致密层 内疏松层 致密层 蜂巢层 Ⅲ、三层构造:由致密层、内外疏松层;或致密层、透明层和内疏松层;或致密层、蜂巢层和内疏松层组成。C3-P常见。 Ⅳ、四层构造(:由致密层,透明层及内外疏松层构成。C1-2为常见。 Ozwainalla(小泽蜓) Verbeekina(费伯克蜓) Fusulina Fusulinella纺缍蜓,小纺缍蜓) 致密层 透明层 致密层 内疏松层 致密层 蜂巢层 外疏松层 致密层 内疏松层 外疏松层 透明层 内疏松层 2)、隔壁与付隔壁: 隔壁是旋壁弯向中心的部分(实际上就是壳室的前面的壁),与中轴平行,它把蜓体分成许多小室。隔壁有平直的有褶皱的,在褶皱里面可按其褶皱之程度分为强烈褶皱和轻微褶皱。 平直隔壁 轻微褶皱隔壁 A、平直隔壁:隔壁在切片中呈直线状分布,没有褶皱成泡沫状。如Eostaffella(始史塔夫)。 B、轻微褶皱隔壁:褶皱仅限于隔壁的下部和两极呈泡沫状构造。 强烈褶皱隔壁 C、强烈褶皱隔壁:隔壁上下全部发生褶皱。有些属隔壁褶皱很强烈,相邻两隔壁褶皱相凸凹,在轴切面上遍布整个壳圈。 一般来说比较低级的蜓其隔壁是平直的(如Eostaffella),比较高级的而拟旋脊和旋脊不发育的蜓其隔壁通常都发生褶皱(如Fusulina Schwagerina)。然而在晚期一些拟旋脊发育的蜓中隔壁却是平直的(如P1的Misellina(米氏蜓)和Verbeekina(费伯克蜓)。由此可见隔壁褶皱的不同程度也是鉴定蜓的重要依据。隔壁顶常凹成沟称隔壁沟。 付隔壁:付隔壁介于两个隔壁之间(指轴向付隔壁),是由蜂巢层延长部分聚积而成,一般长于蜂巢层而短于隔壁,按其与中轴的关系可分为二组: a.轴向付隔壁:轴向付隔壁与中轴平行,此类付隔壁,又按长短分为二类,长者为第一付隔壁,短者称为第二付隔壁,长短付隔壁一般相间而生,有时二条长付隔壁之也有数条短付隔壁。在与中轴垂直的切面上才能看到完整的轴向付隔壁 隔壁 第一轴向副隔壁 第二轴向副隔壁 第二旋向副隔壁 第一旋向副隔壁 中轴 b.旋向付隔壁:旋向付隔壁是与中轴垂直的。它与轴向付隔壁一样也有长短之分,即第一旋向付隔壁和第二旋向旋向付隔壁之分,在与中轴平行的切面上才能看到完整的旋向付隔壁。付隔壁一般出现于P12。 3)旋脊与拟旋脊 A、旋脊:旋脊是通道两侧的脊状堆积物,内侧陡倾,外侧缓平,其形状有新月形,半月形,有似小瘤,有似小丘,其功用是为了使原生质能够沿着一定的渠道外流,起着河堤的作用。旋脊在低级的蜓中显著,高级的蜓中弱或消失。其分布不一定在每个圈上都有。 B、拟旋脊:拟旋脊是列孔两旁的脊状堆积物,其作用与旋脊相同。拟旋脊的出现代表蜓在其演化史上的高级阶段,旋脊拟旋脊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有旋脊时便没有拟旋脊,有拟旋脊时便没有旋脊,而拟旋脊的排列有连续的,有不连续的。出现在P11 旋脊 拟旋脊 拟旋脊 隔壁 列孔 4)通道、复通道 为了使原生质外流,隔壁在其底部留下形成借以沟通各个壳室的渠道叫通道,有一个通道的叫单通道,有多个通道的叫复通道。 通道 复通道 (四)研究方法--手标本 个体小,要借助放大镜观察。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隔壁沟。 在手标本上识别纺缍虫,唯一可靠的标志是以隔壁沟区别于其他动物化石或细砾石。 纺锤虫内部构造必须通过薄片观察。 薄片切面有多种情况,一般在轴切面上观察。 (四)研究方法--薄片 大小:小 大 壳形:短轴 长轴、等轴等 旋壁:单层 四层 蜂巢层 隔壁:平直 褶皱 旋脊:粗大 小 (五)纺锤虫的演化方向 (五)纺锤虫演化中的主要事件 C1出现 C3蜂巢层出现 P11拟旋脊出现 P12副隔壁出现 (五)纺锤虫生物地层分带 早石炭世晚期出现 早二叠世达到极盛 二叠纪末期绝灭 二 叠 纪 长兴阶 吴家坪阶 茅口阶 栖霞阶 石 炭 纪 马平阶 威宁阶 大塘阶 岩关阶 12 Palaeofusulina 11 Codonofusiella 10 Yabeina 9 Neoschwagerina 8 Parafusulina 7 Robustoschwagerina 6 Sphaerosc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