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学课件

* * * * * * * * * * * 第14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提出的必要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我国知识分子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发生了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956年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方针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1957年毛泽东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双百”方针提出的必要性。 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某些争论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也不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 2.“双百”方针的内涵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的特点:基本性、长期性、包容性 “双百”方针的前提:不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思考: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有何主要不同?“双百”方针中所说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期,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5月2日)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政治主张的不同。 “双百”方针的核心是“放”,放手让各种文艺观念自由讨论和争鸣,文学艺术创作的题材应该丰富多样,作家艺术家有选择和处理题材的充分自由。也就是说,就是要在文化领域体现民主、自由。但这里所说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所主张的“自由”有本质不同,即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前提,这是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有一位卫生部的老同志,知道了苏联的巴甫洛夫学说之后,要改造中国的医学,说:“中医是封建医,西医(以细胞病理学者微尔啸的学说为主导)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 请思考:上述材料中的观点是否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什么? 不符合。盲目崇拜苏联造成的学术研究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容易禁锢创新思维,不利于学术文化争鸣,不利于科学进步。 3.中国文学艺术的春天 情境创设 20世纪50年代……当他读到老舍先生的《茶馆》第一幕的时候,就兴奋得像个小孩儿,不但拍案叫绝,而且大声疾呼:“这是经典!经典!”他还说:“我的心怦怦然,几乎要跳出来。我处在一种狂喜之中,这正是我一旦读到了好作品的心情。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摘自梁秉垄、东冉《老师曹禺的后半生》 请思考: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被曹禺称之为“经典”的剧作《茶馆》? 20世纪50年代,“双百”方针的提出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创作的积极性。 老舍《茶馆》剧照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 对“双百”方针的破坏 1.一批被点名批判的电影 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但这时文艺界的整风、思想大批判如火如荼。有的获奖者正在作检查、接受批判;有的作品被诬陷。……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呈请撤消了这次评奖。至此,第三届“百花奖”,黯然隐入了历史深处,停办了17年之久。 ——摘自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 请思考:为什么“第三届百花奖”会于1964年底黯然撤消? 由于“双百”方针受到极“左”思潮的破坏,一些学术问题被当做政治问题进行批判。从1964年8月开始,全国各大报刊对一大批文艺作品如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林家铺子》《怒潮》《红日》等进行批判。许多作家、艺术家被打倒。 被批判 的电影 2.一出成为“文化大革命”导火线的历史剧 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但是,1965年11月,著名明史专家吴晗的《海瑞罢官》剧本被捕风捉影地同“单干风”“翻案风”联系在一起受到了批判,也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3.八个一枝独秀的“样板戏” 你能认出是哪八个“样板戏”吗? 《智取威虎山》 《海港》 《红灯记》 《沙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