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1节 地质灾害.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第1节 地质灾害

第二章 部门灾害学 第一节 地质灾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8.0级强震。 震中烈度: 11度 伤亡人数: 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震级:9.0级 震中: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 地震引发的大规模海啸淹没了东北部地区,造成人员大量伤亡 地震也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引发恐慌 我国大陆地壳不是完整和均匀的,而是被断裂分割为大小不等的块体,这些块体彼此挤压和扭动。 由于块体介质的结构不同,形成了应力积累单元和应力调整单元。应力积累单元的存在就决定了震源的位置和震级的大小;而应力调整单元运动的快慢与否决定了孕震的时间进程。 调整单元块体在巨大的地应力作用下,相对蠕滑形成了压缩区和拉伸区,岩石“扩容”,孕震进入缺水状态。 解释: 当孕震进入晚期后,随着调整运动的加速,压缩区和拉伸区范围愈来愈大,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愈来愈大,震源缺水也愈来愈严重,岩石强度增大和断层抗滑阻力加强,调整运动受阻,孕震过程进入“相持”阶段。 在此阶段前后,调整单元上适逢有大降水,雨水可直渗而下。调整单元得水“复活”,即表现小震活跃。因孕震已进入晚期,调整单元则以更快的速度把应力调整到积累单元使震源进入不稳定状态直到发震。即说明了大降水——小震活跃——大震的时间序列特征。 3)人为诱发地震 核爆炸引起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 人工注水诱震 (1)核爆炸引起地震 原因: 核爆炸时,地下冲击波使岩石产生下大量的裂缝(有的长达4~5km)而引发地震。 事例: (1)1976年,内华达核试验后几分钟,危地马拉地震,死亡几万人。 (2) 1985年,法国在穆鲁尼亚一个环形珊瑚岛上进行威力很大的核工程,核试验刚结束,墨西哥发生了强烈地震,此后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波多黎各相继发生了一个强度较弱的地震。 (2)水库诱发地震 水库蓄水后对库区附近地震活动的影响有三种情况: 其一是未诱发地震占绝大多数; 其二是已诱发地震的(占千分之几); 其三是抑制地震的,这更是个别情况。 世界4.5级以上水库地震列表 第一、烈度高震感强。因为水库诱发地震的震源浅,深度一般小于5km,甚至有的只有几百米。 第二、地震分布集中在水库影响区。基本是在水库淹没区及其影响范围之内,一般在坝区、深水区相对应的库岸附近,特别是在基岩裸露的峡谷地段地震较多。 特点: 第三、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过程及运营有密切关系。一般在蓄水后1—2月内开始发现有微震活动,1—2年内发生主震。多数是在水库水位猛烈上升时,地震的频度、强度增加,下降时减弱。 第四、有丰富的前震序列。地震有两种类型:一是主震—余震型;二是震群型,都有丰富的前震。 (3)人工注水地震 指人工抽液、注液而引发地震,包括油田注水、高压注工业废液等活动。 事例: 较早诱发地震是1925年美国得克萨斯洲与溪斯油田发生的一系列地震(烈度3—4度)。 我国1975年任丘油田开发,1976年注水诱发一系列地震活动。 5.世界地震分布规律 分布路线: 两支从太平洋最北部的阿留申群岛起,西支经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至此,向南绕菲律宾板块分成东西两支,西支经琉群群岛、台湾、菲律宾和苏拉威西;东支经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赫布里底群岛,而后纪新西兰与南太平洋洋脊汇合。东支由阿留申群岛向东,经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墨西哥、加勒比海以东,向南经秘鲁到智利。 (1)环太平洋地震带——最大的地震带 分布着全球大部分浅源、中源地震,几乎全部深源地震,浅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球浅源地震总释放能量的75%,中、深源地震约占90%左右。释放能量约为全世界地震的80%。尤以日本、堪察加半岛和智利一带最强烈。 中源地震分布比较普遍,深源地震分布于西太平洋一些地区。(如吉林) 特点: 又称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它经印度尼西亚、缅甸、喜马拉雅山、帕米尔高原、伊朗、小亚细亚、巴尔干到意大利。 (2)欧亚地震带 分布路线: 分布着除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外的大部分浅源地震和其余的中源地震,浅源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浅源地震总释放能量的20%左右,中源地震约占11%左右。 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方当推喜马拉雅山脉东西两侧的阿萨姆地区和帕米尔高原,这里地震频度高,震感强。如1897年和1950年分别在印度阿萨姆和中国察隅一一墨脱一带,发生高达8.6级世界罕见的特大地震。 特点: 是现代地壳张裂的地带,也是地震活动的另一地带。 特点: ①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裂谷带内,离开裂谷带则很少,震源均在30km以内,无中、深源地震。 ②裂谷在大陆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