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汉学研究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外汉学研究1

国外汉学研究 人文学院 毛华兵 讲题 2011年讲题列表.doc 国际汉学书目.doc 资料查找方法与途径 1.网络资源 (1)中国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中国学)/home/index.trs?channelid=16 (2) 2.纸质书 (1) (2) (3) 3.免费电子书 新浪爱问·共享资料/ 国外汉学研究概述 什么是汉学? 汉学指汉儒考据训诂之学。也称朴学,和宋学(理学、道学、新儒学 )相对。明末清初顾炎武等主张通经致用,推崇汉儒朴实学风,反对宋儒空谈义理。清代阎若璩等始用训诂考据方法治经,至乾隆、嘉庆年间,惠栋、戴震等继承和发展了汉儒注古文经的训诂方法,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汉学大兴。汉学对整理考释古籍贡献很大,但也形成一种为考据而考据的脱离实际的学风。 什么是汉学? Sinology [sainɑl?d?]]华学 东方学 支那学 东洋学 指国外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学科。又称中国学,。 国外学者对中国的研究。中国学者的研究称为“国学”。 或加“国际”“国外”“海外”“域外”以示区别,。 发展分期 何寅 许光华《国外汉学史》:国外汉学的滥觞和酝酿(从古代至18世纪)、国外汉学的确立和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初)、从传统“汉学”到现代“中国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 张西平《传教士汉学研究》:游记汉学时期、传教士汉学时期、专业汉学时期 采用张西平的分期方法 1.基本上符合西方汉学发展的实际历史; 2.突出了每个阶段的汉学研究的学术特点; 汉学研究发展 1.13世纪以前: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著作就有关于中国片言只语的记载 2.游记汉学时期:《马可·波罗游记》(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生动想象的产物” 3.传教士汉学时期(16-18世纪):意大利的罗明坚、利玛窦,法国的白晋,钱德明、马若瑟,尤其是18世纪法国的耶稣会士,引起了“中国热”。 名著迭出:西班牙人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葡萄牙人鲁德照的《中华帝国志》、意大利人利玛窦的《札记》、卫匡国的《中国新图》、波兰人卜弥格的《中国植物志》、法国人李明《中国现势政治》、杜赫尔德《中华帝国通志》、马若瑟的《中国语杂记》 影响广泛: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孟德斯鸠,重农学派魁奈、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文豪歌德 4.汉学作为学科的确立和发展时期。汉语讲座或汉语课程在大学的开设标志着汉学研究学科的确立。 1814年,法兰西学院决定,在全欧洲首次开设汉语讲座,并聘请雷慕沙担任教授,汉学进入“近代学院研究”。俄国1837年在喀山大学开汉语课,接着是彼得堡大学、海参崴大学;1876年英国牛津大学,1888年剑桥大学开设中国语讲座;20世纪初德国的汉堡大学、柏林大学等高等学校先后开设汉语课或中国语言文化系。 世界影响的汉学家产生 法国:雷慕沙、儒莲、毕欧、巴参、沙畹、考狄、马伯乐、伯希和、葛兰言 英国:理雅格、德庇士、翟理思 德国:卫礼贤、福兰阁、佛克尔、孔拉迪 俄国:比丘林、扎哈罗夫、卡法罗夫、华西里耶夫(瓦里西耶夫/王希礼) 荷兰:施莱格尔、哥罗特 瑞典:斯文赫定、安特生、高本汉 美国的汉学起步较晚,但是在19世纪后期,在裨治文、卫三畏等传教士的努力下,尤其是随着1842年东方学会的建立,美国汉学研究也得到确立并发展。 东方周边国家的汉学研究受中国文化的更加深远,日本、韩国 二战后,汉学迅猛发展 1.两次世界大战,“西方中心论”衰弱,东方的直觉主义、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 2.中国本土的发展崛起 美国汉学(中国学)的兴起 研究中心的转移:欧洲——美国 美国汉学研究的特点 1.轻理论,重实用,重视当前中国研究 2.研究模式和内容的拓展:跨学科,吸取诸社会科学养分,突出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研究,费正清、史华慈(许华茨)、柯文 3.学术修养,不同于老一代汉学家“四书陶冶成器”,更多受政治学或经济学训练。 古今之争 汉学研究重点国家:“四分天下” 西欧 西欧:二战后一度落后美国,加强联合,底子雄厚,保持相当地位,1948年欧洲青年汉学家学会,1965年改名为欧洲汉学家协会 三项协作计划:中国现代文学手册、中国国家制度论文集、道藏目录 与美日合作项目:宋代研究计划、汉学研究文摘 法国、德国、英国 著名汉学家:法国戴密微、谢和耐、艾田朴;德国海尼士、福伯赫、傅吾康、艾克斯;英国韦理、普利布兰克、李约瑟、霍克斯 苏联 马克思主义汉学家 1956-1960年中国问题研究所 冷时期 70年代加温 著名汉学家:齐赫文斯基、李福清 日本 1937-1938年,汉学研究从传统转向现代 所谓支那学,为军国主义服务 战后发展曲折 汉学家:井上靖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