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水分
食品分析 第一节 概述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食品组成离不开水。 谷物和豆类等的种子类食品水分在12—16%,蔬菜 含水分85—97%、水果80一90%、鱼类67~81﹪、蛋 类73~75﹪、乳类87~89﹪、猪肉43~59﹪,干态食 品,如面粉12~14﹪、饼干2.5~4.5﹪。 一、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1、自由水(游离水):是靠分子间力形成的吸附水。 特点:游离水主要存在植物细胞间隙,具有水的一切 特性。 游离水是食品的主要分散剂,可以溶解糖、酸、无 机盐等,可用简单的热力方法除掉。 2、结合水:以氢键结合的水,结晶水。 1) 束缚水(机械结合水) 与食品中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结合。它 是以氢键的形式与有机物的活性基团结合在一起,故 称束缚水。 注意:束缚水不具有水的特性,所以要除掉这部分水 是困难的。 特点:①不易结冰(冰点为-40℃); ②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 2)、结晶水(化学结合水) 是以配价键的形式存在,它们之间结合得很牢 固,难以用普通方法除这一部分水。 结合水和食品的构成成分结合,稳定食品的活性 基,自由水促使腐蚀食品的微生物繁殖和霉变作用, 并加速非酶褐变或脂肪氧化等化学劣变。 二 、 水分的测定方法 1、直接法 1)原理: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去掉 样品中的水分,再对其进行定量的方法。 2)方法:重量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化学干燥 方法。 3)特点:①准确度高; ②重复性好; ③花费时间多。 4)应用:实验室内测定。 2、间接法 1)原理:根据在一定的条件下样品的某些物理性质与 其水分含量存在简单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水分 含量的。 2)方法:测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旋光率等。 3)特点:①准确度低; ②测定速度快; ③需校正。 4)应用:食品工业生产过程中水分含量的自动控制。 直接法比间接法准确度高。 3、注意事项 必须预防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分得失误差。 三、水分测定的意义 1、水分含量在食品保藏中是一个关键的质量因素,可 以直接影响一些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水分含量是产品的一个质量因素。 3、水分含量的减少有利于产品的包装和运输。 4、有些产品的水分含量(或固形物含量)通常有国家 标准对其作了专门的规定 5、食品营养价值的计量值要求列出水分含量。 6、水分含量数据可用于表示样品在同一计量基础上的 其他分析的测定结果。 水分是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控制水分是保障食 品不变质的手段。 第二节、水分的测定 一 、 干燥法 以原样重量 - 干燥后重量 = 水分重量 1 干燥法的注意事项 (1)干燥法的前提条件 样品本身要符合三项条件 ① 水分是唯一挥发成分。 ② 水分挥发要完全 ③ 食品中其它成分由于受热而引起的化学变化可以 忽略不计。 注:符合上面三点就可采用烘箱干燥法。 一般在95~105℃下进行干燥。 (2)、操作条件的选择: 1)称量瓶的选择 玻璃称量皿:能耐酸碱,不受样品性质的限制,常用 于常压干燥法。 铝制称量盒:质量轻,导热性强,但对酸性食品不适 宜,常用于减压干燥法或原粮水分的测 定。 选择称量皿的大小要合适,一般样品≯1/3高度。 称量皿放入烘箱内,盖子应该打开,斜放在旁边, 取出时先盖好盖子,用纸条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 后称重。 2) 称样量 样品一般控制在干燥后的残留物为1.5~3克; 固态、浓稠态样品控制在 3~5 克; 含水分较高的样品控制在 15~20 克; 3)干燥设备 烘箱:电热烘箱有各种形式,对流式、强力循环通风 式。 ① 普通; ②真空 4) 干燥条件 干燥温度: ①一般是 95~105 ℃; 对含还原糖较多的食品应先(50~60℃)干燥然后 再105℃加热。 ②对热稳定的谷物可用120~130 ℃干燥。 ③对于脂肪高的样品,后一次重量可能高于前一次 (由于脂肪氧化),应用前一次的数据计算。 干燥时间: 恒重——最后两次重量之差 < 2 mg 。 基本保证水分蒸发完全。 规定时间——根据经验,准确度要求不高的。 对于易结块或形成硬皮的样品要加入定量的海砂。 2. 直接干燥法 1). 原理: 在一定的温度(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