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炉考――《茶经·四之器》图文考之一
风炉考――《茶经·四之器》图文考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沈冬梅
《茶经·四之器》所列“二十四器”,既是陆羽茶艺的完整载体,也是陆羽茶道思想的
具体体现。陆羽详细列举了各种器具的材质、尺寸,以及制作、使用方法,乃至其美化装饰,
留给后世读者的是细致的文字叙述,而没有直观的图绘。虽然《茶经》有《十之图》篇,但
却不是为《茶经》所言茶器具所绘茶图,而是要人们图写张挂《茶经》。时移世易,制茶饮
茶风习的改变,使得人们对陆羽《茶经》“二十四器”不甚详熟了。南宋末年审安老人作《茶
具图赞》,图绘了宋代点茶法所用十二种主要茶具。明代万历年间新都醉茶生孙大绶秋水斋
刻行《茶经》时,将《茶具图赞》附缀于卷中《四之器》之后,以为《四之器》可以披览之
图。孙氏序之曰:
余既读陆氏《茶经》,已深嘉其逸韵素襟,雅足追尚。至若器具,区以别矣,莫能
图,何哉?夫辨服匿,造欹器,证古实难,则审安取裁折衷定为十二,饮者可挈,览者
可披,庶几旦暮遇之。使必执甲乙而訾缺落,将遂谓之羔袖狐裘。讵知凫胫自短,鹤膝
自长,彼无所用,即此无所用。续离异离,同是为非同非矣。乃称鸿渐鲁男子耳,如固
断断不然。譬说药人,真药现前,反生疑惑。吾愿以是而一振桑苎隐翁矣。
然而《茶具图赞》毕竟不是专为《茶经》所绘茶具图,且唐宋因饮茶方法的改变,茶具
已有了重大的不同。对《茶经·四之器》的茶具,需要有专门的考证与研究。现存可知最早
的专门图考,是十八世纪末叶日本春田永年所作的《茶经中卷茶器图解》。日本布目潮沨先
生收藏有日本佚名氏所作《茶经图考》( 附刻于氏著《中国茶书全集》书末) ,则是为《茶
经》二之具、四之器二篇所作的专门图考,但不详作于何时。后来的研究都在此二者(主要
是春田永年《茶器图解》) 的基础上展开,或者干脆基本就采用了其中的研究成果。
到目前为止,涉及《茶经·四之器》茶具图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如下十余种:(1)日本春
田永年《茶经中卷茶器图解》(以下简称《茶器图解》),(2 )日本佚名《茶经图考》,(3 )台湾
张宏庸《茶艺》,(4 )吴觉农《茶经述评》,(5 )韩生《法门寺地宫茶具与唐人饮茶艺术》,
(6 )台湾故宫博物院廖宝秀《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7 )台湾林瑞萱《陆羽茶
经讲座》,(8)裘纪平《茶经图说》,(9)程启坤、杨招棣、姚国坤《陆羽〈茶经〉解读与点
校》,(10)日本布目潮沨《中国茶文化と日本》,(11)日本布目潮沨《茶经详解》。其中,
台湾张宏庸《茶艺》全部据春田永年,且有改绘重排,绘、排皆有小误;韩生《法门寺地宫
茶具与唐人饮茶艺术》在出土的唐代茶具实物之外,所选后人绘制的线描茶具图完全据《茶
艺》之图;吴觉农《茶经述评》部分茶具图亦据春田永年,且自有改绘。林瑞萱《陆羽茶经
讲座》的茶具图可以看出也是根据春田永年,不过多有重绘和美饰。日本布目潮沨《茶经详
解》亦主要根据春田永年及佚名氏的图考,但在论述碾、罗、碗诸器物时,采用了考古发掘
的材料。布目潮沨先于《茶经详解》出版的《中国茶文化と日本》中所论茶具之图大抵与《茶
经详解》一致,因为后出之书有更多的文献考释,故在论述布目氏的研究时主要引录其《茶
经详解》。程启坤、杨招棣、姚国坤 《陆羽〈茶经〉解读与点校》则全部采用法门寺出土的
唐代金银、陶瓷、玻璃茶具实物。台湾故宫博物院廖宝秀《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
2012-1-2 1
则不求其全备,所引录茶具图皆是传世或出土的文物。裘纪平《茶经图说》一般也是首列春
田永年《茶器图解》中的器具图形,有些有所改绘,同时使用了大量的出土及图画资料,并
结合其擅长的设计专业,自绘出某些图形,是所有相关研究成果中的最优者。此外廖宝秀《宋
代吃茶法与茶器之研究》也涉及到了宋辽时代的风炉与茶炉。
可以看到,春田永年的《茶器图解》几乎是所有研究的基础。然而这一图解上距陆羽《茶
经》成书之时相去一千年有余,距今也有二百多年。且不说春田永年的图解中有不少不尽合
理乃至错误之处,其它学科尤其是考古学的发展与研究成果,为我们现今从实物的角度去重
新认识了解《茶经》中的茶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研究即将从文献、文物及考古发掘
与传世的实物出发,在《茶具图赞》、《茶器图解》及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