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科学研究与创新
其一,过分拘泥于传统观念,把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视为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必然要走进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迷宫。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先入为主的偏见常常成为一种桎梏,堵塞了科学家创造的思想路线,阻碍了科学认识的发展。 其二,科学创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许多发现都是科学家在长期科学实践中追求对自然认识的完满性,在主观、客观条件成熟时做出来的。 其三,传统的科学认识是时代的产物,是我们认识发展的前提和起点,但决不是认识的终结。当传统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能成为科学进一步发展的阻力,使人们在思维方法上产生一种维护旧规范的惰性,阻碍人们对事物深层规律的认识。 二、关于创新的障碍—思维定势 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吗? 对一个事物只能从一个角度去认识吗? 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齐心协力”,——错,答案是“同心协力”; “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 ——错,答案是“惟妙惟肖”。 教育在让人学会实事求是的同时,也在扼杀想象力。 思维定势是什么东西? 思维定势是主体认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即把新的认识纳入旧有的思路的待发状态。 在这种待发状态下,一旦相关的刺激出现,主体就会把对刺激的认识活动拉入旧有的思路。 思维定势怎么形成的? 已有的经验和既有的知识 制约着主体认识活动的框架 思维定势既是一定时期思维活动的总结,又是进行新的思维的起点; 既是人们继承前人知识的重要依据,更是创造性思维得以产生的重要依据。 “扬弃”某种固定的思维定势以实现理论的跃进和革命性的观念变革。 人们容易在思维定势的作用下教条地搬用以往的经验,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什么样的方法论是好的? 介绍: 美国的一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24-1994)的一个观点 他在1975年出版了一本著作:《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Against Method:Outline of an Anarchistic Theory of Knowledge) 他认为在哲学中有两种传统: 历史的经验的传统 抽象的理论的传统 什么是历史的经验的传统? 有三者的关系:权威、经验和认识,这三者的关系应该受一些规则的指导:①阅读他人写的东西,但不要太信赖它们,尊敬你的先驱,但不要做他们的奴隶; ②要重视使用专业经验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但不要满足而要改进它们;③根据①与②做出断言。 什么是抽象的理论的传统? 它的规则是: ①排除偏见; ②注重经验; ③使你的思想与经验一致,或者从经验中引出思想。 这些规则受到了批判,于是人们又试图找到新的规则。 费耶阿本德认为,20世纪以来人们把注意力集中于理性探索工具,从逻辑上看方法论的精致性增加了,但是却越来越远离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过程。 他从反对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的一元方法论,走向了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无政府主义的认识论。 所谓“无政府主义”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科学不是按某种固定的模子发展的。 他的反理性态度: 科学没有“纯事实”,进入我们知识的“事实”已经包含着一定的看法和思想。 而思想和发明它们的精神一样复杂、混乱、充满错误、引人入胜。 不过今天的教育却把科学弄得又枯燥又单调,仿佛一个人的宗教、形而上学、幽默感与他的科学创造性毫无联系,好象一个人的科学见解的信仰和文化背景无关,这种教育容易抑制人的想象力。 他引用了列宁话来说明他的观点:“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是比‘最优秀的历史学家和最优秀的方法论家’(列宁原文是: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更巧妙。” “因此可以得出两个很重要的实际结论:第一,革命阶级[即或要变革作为社会一部分的科学,或要变革整个社会的那些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任务,必须善于毫无例外地掌握社会活动的一切形式或方面[必须善于理解和应用不只是一种特定的方法论,而且能够想象到的任何方法论]……,第二,革命阶级必须准备最迅速和突然地用一种形式来代替另一种形式。”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见《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P249 他还认为Einstein下面的话也是支持他的观点;“经验事实为(科学家)安排的外部条件不允许他在构筑他的概念世界时由于坚持某种认识论系统而太受限制。” 他提出: 科学家必须是一个象不受约束的机会主义者那样的认识论者。 两个理由: 第一,我们要探索的世界主要是一个未知的实体,所以我们的选择应是开放的,不能预先就把我们束缚起来。 第二,目前那种一个模子的科学教育与人道主义态度不相容。应摈弃一切普遍的标准和一切刻板的传统。 他进一步认为,儿童的学习、人们的认识和科学家的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