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单元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 元
学 习
内 容 本组教材以《童年生活》为主题。《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院子给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是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知识点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丰富语言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技能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默读、背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从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还要丰富积累语言。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课时
内容
计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教案首页
课题 6.冬阳·童年·骆驼队骆驼队 骆驼 排成长串,沉默 如梦似幻
走来了 人 头上热气如烟
冬天看骆驼咀嚼 看呆了 模仿 淡淡感伤
牙齿动起来 冬阳下骆驼队
谈骆驼系铃铛 不堪寂寞 天真 一去不复返
冬阳· 回忆 增加情趣 念念不忘
童年· 童年片段 春天骆驼脱绒袍子 大块的掉 幼稚 深深眷恋
骆驼队 替他剪齐 梦境里童年
夏天骆驼没影了 心里想念着 好奇 记忆犹新
没头没脑问
思绪 童年去了,“我”用笔把它留在《城南旧事》里 深深怀念
回到现实 我”走进《城南旧事》,童年又重临“我”的心头
教学
重难
点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学情
分析
学习起
点预测
本文为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结构,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习得文章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学习困
难预测 现在的学生对那段历史比较陌生,这类课题学生在课本上又是第一次接触到,他们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很有意思;联想到冬天的太阳、缓缓行进的骆驼队;联想到诗,感受到节奏感和语言的美好等等。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的时候,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然后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教学多媒体及课件。6.冬阳·童年·骆驼队学骆驼咀嚼
想象驼铃用处 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想替骆驼剪毛
追问骆驼去处 -
教
学
反
思
呈现
现象 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有个别组的学生朗读融不进自己的感情,以致与导致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刻。如读骆驼咀嚼的那句学生不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心中无画面,学生心中的情和境,也就无法在语言中表达出来。指导学生的朗读要求教师必须有极深的功底。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有个别组的学生朗读融不进自己的感情,以致与导致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刻。如读骆驼咀嚼的那句学生不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心中无画面,学生心中的情和境,也就无法在语言中表达出来。指导学生的朗读要求教师必须有极深的功底。这是一篇具有诗情画意的、又充满童趣的文章,我们只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去发现,文章才能彰显童真的美好,我在抓有趣这方面,有些欠缺,如果把孩子的那份有趣再体现出来,作者那妙不可言的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