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序厅10.20

序厅 主讲:邓诗诗、陈海燕 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 灾 减 全 国 日 灾 防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2015年防灾减灾日主题:科学减灾、依法应对。 灾 减 全 国 标 灾 防 志 日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逾万载,于泱泱华夏史中篆刻出无数儿女携手抗灾的宏壮历史诗篇。 国多难而兴邦。 “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惊雷般撕裂了祖国母亲的身体,无尽废墟下掩埋的生命在嘶吼,所有中华儿女心头在滴血!然,风雨沧桑,我们顽强的精神生生未泯,斗转星移,我们携手相助的秉性始终未变,悲痛化为思念引导我们前进,化为力量辅佑我们重新建设,化为知识为我们国家千秋万代奠基!看!灾区站起来! 居安思危 总 序 * 居安思危。 为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国内首创的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就此顺势而生,其展馆面积约7000平米,呈现感受灾害,认识灾害,防救灾害三大主题,旨在通过客观,详实,生动的展示,重现灾害的无情与危害,解读其成因,探究其规律,普及与提高逃生及避险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传递防灾为先与减灾为本的实践和理念。 是谓:防灾,须内化于心。减灾,须外践于行。 昨天,我们沉痛与不屈同在。今天,我们感悟和希望共存。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筑美丽幸福的中国梦! 专司此展,铭之慕之。 总 序 生 命 的 礼 赞 主题为“生命礼赞”.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鲜活的场景 ,将我们带回抗灾减灾第一线,他们用坚持和努力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谱写出生命的赞歌。 的 礼 生 赞 命 李 冰 治 水 李 冰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 播放视频 都 江 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整个工程是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的。都江堰的修成,不仅解决了岷江泛滥成灾的问题,而且从内江下来的水还可以灌溉十几个县,灌溉面积达三百多万亩。从此,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播放视频 都 江 堰 都 江 堰 水 的 李 冰 事 故 治 口 瓶 宝 宝 瓶 口 离 堆 宝 瓶 口 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水 的 李 冰 事 故 治 嘴 鱼 水 分 分 水 鱼 嘴 分 水 鱼 嘴 在修筑这条分水堤堰的时候,开始采用向江心投掷石头的办法,但由于江流过急而始终没有成功。后改用竹子编成的长10米、宽0.6米特大竹笼装满大块的卯石沉入江底才终于筑成了这条大堤堰“分水鱼嘴”。 水 的 李 冰 事 故 治 堰 沙 飞 飞 沙 堰 飞 沙 堰 飞沙堰的修筑方法是用特大竹箱装满卵石而堆筑成功。这条堰的难点与关键,在于它的高度必须正好适宜,才能使内江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江水会漫过堤堰而流入外江。在内江水位过高,水量特大,水速过急时,更会把堤堰冲垮,内江的水直泄外江,更可以确保内江整个灌区的安全。因为它与宝瓶口配合,能产生排沙作用,所以这条堤堰取名为“飞沙堰”。 并 非 都 江 夕 一 堰 功 之 2005年3月4日,都江堰考古再有重大发现,纪念东汉两位堰官的石碑现身。这一发现表明,天府之国之所以能“水旱从人”,功在历朝历代的岁修,而不仅是李冰的一夕之功。     这块汉碑关键在于记述了在李冰之后的东汉,郭择和赵汜两位名不见经传的都江堰堰官,在冬天组织老百姓疏通河道,避免了来年洪水冲毁河堤。 古时科技不发达,河堤的修筑往往是编好竹笼、马杈,再往里填入石头等物。但这种河堤在碰到凶猛的洪水时,很容易被轻松摧毁。所以,都江堰还得年年岁修。而当时治水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所以郭择、赵汜只是小小堰官,也能被树碑纪念。 张 衡 地 动 仪 张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