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灵与心灵的晤对
心灵与心灵的晤对
李秀艳
教学的艺术是教师教学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确让,没有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运用,教师的上课就难以避免封闭、机械、刻板与程式,就不可能顾及到学生独特的生命表现和学生提出的非常个性化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丰富的精神生活、自主交往和个性展示,就受到很大的局限。
而“师生共备、按需教学”则使这一困惑得以改变,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现、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每一次的师生共备,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和学生面对面的研究教材,了解所需,看着学生提出的一个个焕发灵性与个性的问题,我才像真正找到了一把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从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视角,用学生的眼睛和心灵去读书,去寻找获取知识的渠道,去关注学生的兴趣、快乐与感受。
有了这些认识与了解,课堂上才能真正的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的知识也更加完善,能够从多种角度去看待事物,去欣喜的倾听一个世界里的多种声音,或莺歌燕语、或低沉倾诉,让我也真正明白了河流自有河流的随意,山石自有山石的险峻,每一个个体总有自己的专长,总有自己的可爱之处。真正感受到了师生间、生生间那种心灵与心灵的晤对、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一个有问题的人才是有思想的人,这一活动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同时也锻炼了老师梳理问题、聚焦问题的能力。能和学生同步思维、共同探究,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学习的快乐、获取知识的快乐和被认可、被肯定的快乐,这样才是真正体现了课堂的生命力。
但是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应该是极端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所以一堂好课,并不在于只为了解决学生的几个问题,表面的快乐和热闹,而在于是否确实有实效性,没有浪费学生的生命。所以作为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又要把握课堂的主题,把握自己应该传授的知识,引领学生看到更高处的风景。按需教学不只为满足学生的问题需要,同时也应该是教师的需要、教材的需要、课标的需要、教学质量的需要,最终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任何改革都应该做到,既要成为前行的先锋,又要有自己的立场和主见;既多样发展又不失个性,不能在盲目和跟风中失去自我,人云亦云。为了心中的向往,丰盈生命的历程,调适行进的步伐,在总结中前进、在前进中升华,让“师生共备、按需教学”成为教育体制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
营造学习的一片乐土
——兰西五小李秀艳
伴着新课程一路走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同时,也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总是想把最好的给学生,却总是发现遗憾存在。也许,这就是教育的魅力。回顾实施新课程点点滴滴,感想很多,现采撷其中一个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天上课前,我精心准备了课外阅读语段的练习题走上了讲台。学生有些异样,但我仍然按既定的方案开始了。就在我渐入状态时,讲台下隐隐传来哼唱歌曲的声音,我停了停,声音消失了。可不久,又卷土重来。这种情况是过去所不曾有过的,我的怒火窜了上来。正当暴风雨要开始的时候,我突然改变了主意,“解铃还需系铃人”,倾听学生的心声是教育的最根本行为。人文关怀应根植于教育的所有环节。
“同学们,你们今天好象有什么特别高兴的事,说来让我也听听!”
“孩子们,尽情地唱吧。因为,歌唱是心灵的阳光。始终让自己生活在精神的明月清泉中,你才会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保持轻松闲适的心境。”
这堂课如果从传统的教育角度来看,显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觉得这节课实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人文关怀,与同时高质量的完成了寓教娱乐。教会了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用心描绘生活的写作方法。
教育者应有教育智慧,它表现为教育者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时的机智、技巧与艺术。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营造轻松闲适的氛围。理性的顿悟、灵性的生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学生的创意与灵感都离不开闲适。让学生的记忆深处永远保有一块学习乐土。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李秀艳
刚上一节公开课,自认为思路清晰,课堂过渡自然,结构完整,有动人的开头,有发人深省的结尾,就像写出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样,内心充实而又快乐。课后在与同事交流中,我陷入深思,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思考我的教育哲学……
我再一次拿起《语文课程标准》,寻找着我困惑的根源,突然一行字引起我的注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教育得审美乐趣。”我豁然开朗,问题就在这儿:我忽视了情感体验。虽然学生获得了知识,虽然学生意识到了作者要提示的社会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但他们没有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精品解析: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建筑垃圾处理及清运方案.docx VIP
- (2024)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pdf VIP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1月份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讲义.ppt VIP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18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恰当的消费.docx VIP
- 个人生涯发展报告.ppt VIP
-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动员主题班会(共24张ppt).pptx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