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doc

心理健康教育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教育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节 科学的健康观念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并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就。 2、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恰当的评价,不苛求自己,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对自己基本感到满意,很少自责、自怨、自卑、自我否定,心理相对平衡。 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免不了因挫折和不幸产生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地表达、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心境积极乐观。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充满理解、同情、尊重、关心和帮助,有良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能在其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 5、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学习、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能在负责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充实和自己存在的价值。 6、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能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善于将自己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中,是自己的心理需要与社会协调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三节 亚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亚心理健康? “没有心理障碍与疾病,但又感觉心理不健康”,这就是亚心理健康,也称第三心理状态。 二、亚心理健康的特点 现代人陷入亚心理健康状态有七大信号: 焦虑感——烦恼不堪,焦躁不安,生机的外表下充满无助; 2、罪恶感——自我冲突,有一种无能、无用感; 3、疲倦感——精疲力竭、颓废不振、厌倦、无聊; 4、烦乱感——感觉失序、一团糟; 5、无聊感——空虚、不知该做什么、不满足但不思动; 6、无助感——孤立无援、人际关系如履薄冰; 7、无用感——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自卑内疚。 三、亚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台湾心理学家吴静吉为现代人维护心理健康,走出亚心理健康状态开出了十二条良方: 1、重视快乐的价值; 2、诚实待己、怡然自处; 3、不庸人自扰、拒绝杞人忧天; 4、抒发压抑感受、清理消极问题; 5、发展积极乐观的思考模式; 6、掌握此时此刻的时空; 7、确定生活目标有组织、有计划; 8、降低期望水平、缓慢冲刺脚步; 9、追求人生理想,建立亲密关系; 10、追求有意义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创意; 11、尊重自己,亲近别人; 12、积极主动,分秒必争。 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压力 一、压力及其来源 1、压力的概念 压力是指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景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 2、压力来源 (1)重大生活事件。生活中重大而突然的改变是造成压力的主要来源。升学考试的成败、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职位变更、突然增加的非常规工作内容、新的学习方式、身体疾病等关于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的重大变化均会成为压力的来源。 (2)灾难性和创伤性事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突发的灾难性事件都是消极的、无法控制和预测的,会给个体带来特别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压力。创伤性事件发生时,个体通常会出现应激状态,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消极情绪体验,这种情绪反应可能在灾难后立即发作,也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发作,变成慢性综合症,甚至造成严重精神障碍。 (3)社会性问题:这属于慢性应激源,来自于社会和环境条件,环境污染、人口过剩、政治经济状况、交通拥挤、社会治安、爱滋病威胁、战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