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大屠杀期间南京军民反抗问题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军大屠杀期间南京军民反抗问题研究

日军大屠杀期间南京军民反抗问题研究 2009-04-30 13:22分类:军事历史字号:大大? 中中? 小小日军大屠杀期间南京军民反抗问题研究作者:马振犊邢炫内容提要1937年12月,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南京守军在南京保卫战中进行了英勇的抵杭,显示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城内进行了长达数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南京沦陷后的最初几周内,南京军民面对日军的大屠杀暴行,进行了英勇的反抗,但这些反抗斗争行为,其特点表现为分散和无组织性。在城市沦陷后数周内,不仅中国军队未见有组织的游击或巷战发生,市民们也没有进行较为普遍和成规模的反抗,这无疑是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制约的。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研讨,并不是为了抹煞中国军民在南京大屠杀过程中的反杭事迹,而是希望能更深入系统地了解和分析南京军民当时的应对状态以及相关背景和原因。关键词南京大屠杀军民反抗本文为南京师范大学中日研究中心南京大屠杀研究基金2007年立项项目成果。在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史上,中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至今仍缺乏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在南京沦陷后,滞留城内的几十万市民和数以万计的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面对日本人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与抢劫、纵火等暴行,表现出了怎样的应急反应和造成这些反应的原因。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中外史料已经被着手大规模征集和系统出版的今天(注1),我们可以依据现有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基本的研究工作,而不必担心因史料的缺乏而犯下盲人摸象的错误。一、大屠杀中南京军民的反抗记录在研究日军大屠杀期间被害者态度问题时,我们首先应当看到,大屠杀期间中国军民是有反抗的。首先,集体被俘的中国军人会有濒临死亡的觉醒,少数也进行了反抗、暴动或试图逃跑。如在乌龙山边日军第十三师团山田支队的屠杀场,就曾发生过万余名被围中国人在日军机枪开火一刹那集体冲击敌军的行为,但是最后他们仍为外围日军部队全部杀害。(注2)12月17日(一说是18日)晚上,在幕府山附近,也有被押的数千名俘虏进行反抗,并袭击了押送的士兵,约一千余名(一说数千)俘虏被打死,其余全部逃跑。(注3)12月14日黄昏至深夜,部分中国士兵还放火烧毁了日军缴获的煤炭仓库。(注4)25日深夜,一伙中国士兵袭击了日军军官宿舍,杀伤了12名正在睡觉的军官。(注5)在草鞋峡大规模的屠杀过程中,被关押军民冒着密集的弹雨,高喊:“夺枪!夺枪!”赤手冲向敌人,遭到了日军的无情屠杀。(注6)在城-内,也有一批中国士兵,被日军围困在司法院四楼顶层,他们自知不是被推下楼摔死,就是被日军纵火烧死,因此都奋不顾身地去夺日军手中的武器,他们虽然全部牺牲了,但也当场拼死了多名日军。(注7)其次,普通南京市民也有反抗日军暴虐的行为,有些人表现得还十分壮烈。有不愿为日军开车运送子弹、与日军奋勇搏斗最后遭到枪杀的梁志成;不屈反抗日军强暴、身中三十余刀刺伤仍反抗不止的李秀英;反抗日兵强暴被劈成两半的姜根福11岁的二姐,还有身缚炸药包轰炸日军火车的无名妇女(注8),另有许多妇女宁死不辱,以自杀来反抗日军的暴行。许多不知名的中国家庭成员,在日军施暴时,奋起反抗而当即遭到屠杀。南京军民对日军的暴行进行的英勇反抗,这些事迹零落在当时的报刊杂志和幸存者的口述中,汇成一幅幅悲愤而壮烈的画面,让人激动!然而,从现已公布的中外史料和有关学者的著述来看,在大屠杀期间,南京军民的反抗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且更多地表现为个别、分散和无组织的特点。另外,在幸存者口述以及日军官兵的日记或回忆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成批毫无抵抗意识、任由宰割的被屠杀军民的相关记录。从大量的史料来看,大屠杀期间南京军民中并没有出现成规模而激烈的反抗行为,在某些情况下还给人以相当程度上“坐以待毙”的感觉。我们认为,造成这一事实是有着多方面内外因素的,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数百万犹太人面对纳粹屠刀的表现相比较,这也决不是特例。二、大屠杀中南京军民的基本表现对此问题进行深人分析,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滞留城内的中国军人,有没有进行有规模的巷战和最后的抵抗作战?其二是南京居民有没有进行反抗及其程度如何?由此才能得出客观综合的结论。(一)南京城陷后守军没有与敌发生大规模巷战中国军队在城陷后的撤退过程中,确实进行了一些局部地区的战斗。不过这些战斗更多的是在突围过程中与日军开展的遭遇战,而中国守军在城陷后最初几周里究竟有没有坚持对敌展开有规模的街巷争夺战?回答是否定的。巷战,并不是单纯指在街巷发生的战斗,它一般发生在城镇或村落的街巷内,通常是对建筑物、街垒、制高点进行争夺,形成许多独立的短兵相接的战斗。(注9)南京沦陷前,唐生智曾命令各部加强城防,准备巷战。南京的各城门也被沙袋堵了起来,城门外公路挖上了壕沟,各交通要道设置沙包电网,准备守卫。(注10)负有掩护任务的部分队伍也做过巷战的准备,“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