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正稿
荷塘月色 朱自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读准下面的字 时代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然,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实,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 朗读课文 1、简单的为课文划分层次。 2、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旨趣的关键性的语句。) 3、总结本文的明暗线索。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点明题旨)(情)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题)(景) 第三部分(7-9):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情) 线索: 艺术鉴赏:1.本文运用了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写景状物,例举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比喻句,并分析这些句子的作用。 本文的比喻生动、新颖。如第4段:写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荷叶中间零星的百花,“如一粒粒的明珠(写荷花的纯白光泽)”,“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写荷花闪烁的光色),“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以刚出浴的美女的肌肤状写荷花质地的白嫩、丰润、水灵),一系列的比喻从光、亮、质多角度写荷花的美。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喜悦的情感,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2.体味“通感”的艺术效果。 提示: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 “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与“歌声”又同属于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加大了意境的内涵,也使环境显得更加优雅宁静。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样的通感将读者带入一种美妙的幻境,激活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3.欣赏文中美妙的叠字叠词。 提示:大量使用叠字叠词,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加强了语意,使文章舒展,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找出文中的叠字叠词) 找出能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 关于意境 所谓“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景物(客观)与人的思想感情(主观)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 这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越是天衣无缝、水乳交融,散文就越具有美感。《荷塘月色》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它具有一种意境美。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知识回顾 作者是借助什么手法把荷塘月色描写得这么成功的? 请从课文中摘录有关比喻、通感、拟人的语句。 勾画精美语句,体会语言技巧 比喻句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⑤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⑥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⑦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⑧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 。 小结:比喻:具体形象生动 拟人句 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到打着朵儿的…… ②叶子本是肩并肩地挨着…… ③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拟人:事物人格化,灵秀动人 通感句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迷离精妙 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英语演讲我最喜爱的电影.ppt
- 荆轲刺秦王 我的课件.ppt
- 荆棘鸟的凄美绝唱写作指导.ppt
- 荆轲刺秦王(上课).ppt
- 荆轲刺秦王(自用).ppt
- 荆轲刺秦王2015.ppt
- 荆轲(彧).pptx
- 荆轲刺秦王高品质课件.ppt
- 荆轲刺秦王课堂用.ppt
- 荆轲刺秦王 (第一二自然段).pptx
- 4.1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课件高二上学期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习题集 .pdf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 课件(共50张PPT).pptx
- 青海2024行测笔试真题及答案 .pdf
- 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 27.巨人的花园 课件(共58张PPT).pptx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5 树和喜鹊 第1课时 课件(共37张PPT).pptx
- 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课件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 贵港市平南县2024届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pdf
- 小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