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解析 苏教版.docVIP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解析 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解析 苏教版

柯蓝《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解析 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段析】引用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开门见山地点出所写对象。 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l 200平方公里。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段析】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长度、宽度和面积,给读者以整体上的认识。 【品味】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黄山比为祖国的瑰宝,强调黄山的奇特、珍贵。 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可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黄山,竟是亿万年前地壳中的岩浆凝固后形成的花岗石群;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侵蚀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装饰”的结果!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多年前,黄山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一亿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了一片丘陵。以后在猛烈的地壳运动中,地层断裂,岩浆活动,形成了黄山的基础。到了距今7000万年到6 500万年前,地质学上称为新生代第三纪的地质时期,地球上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大约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距今二三百万年时,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代。由于长期受寒冷气候影响,黄山山体受到较大侵蚀,地形变化很大,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神游天外了。 【段析】从地质学的角度介绍黄山的形成,赞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 第一部分(1~3):总写黄山。运用一系列数据准确地说明黄山的地理位置、概貌以及从地质学的角度介绍黄山形成的年代和原因。 【品味】 “千峰竟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这些四宇词语,不仅句式整齐,而且有气势,写出了在俯视角度下黄山的整体概貌。 “可谁能想到”突出了地壳变化的难以预料。“地质学家告诉我们”说明文章中所叙述的黄山的形成原因是有科学依据的。 “大约”一词科学严谨,说明黄山形成的时间在距今7 000万年到6 500万年前,而不是具体的哪一年。 “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概括了黄山自然景观的奇特、美丽。 巍峨黄山,群峰挺拔。天都峰海拔1 810米。由于它是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 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它以高和险,使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段析】介绍天都峰的高度、名称由来及其概况。 【品味】“巍峨黄山,群峰挺拔”一句领起下文,对天都峰进行介绍。 “盘空千仞”照应“海拔l 810米”,突出天都峰的险峻。 以全景镜头由远及近,从游人的角度,侧面烘托天都峰的高、险,因此“使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如今,从下到上,都有了登山的石阶,还安上了护栏,系上了铁链。然而,这小路仍是太陡太险了。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手里抓着摇晃的铁索,几乎垂直向上攀登,这时,如果回首身后,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不能不叫人心惊胆战。如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在快要到达山顶的地方,石阶更窄,只能容一人通过。人们在攀登时,互相扶持,互相照应,互相鼓励,虽然并不相识,但因目标一致,倒像是一个登山的集体。 【段析】写游人登山的过程和感受来表现天都峰的陡峭险峻。 【品味】“斧劈刀削”这一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天都峰的峭直险峻。 “如同……丛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游人鱼贯而上比喻为彩带悬空,突出山的陡,也写出了人的精神之美,暗点文题“飞红”。 “只能容一人通过”足见登山石阶的狭窄。 现在,当我们登上刻有“登峰造极”四个字的天都峰绝顶时,正如同经过一番搏斗之后获得成功一样,眼前景色给了我们极为难得的满足。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这时,我们不由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一下涌进脑海之中,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①你能概括一下奇峰的特点吗?) 【段析】登上峰顶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一层(4~6):介绍天都峰的陡峭险峻,描绘游人登山的情形以及登上峰顶后的感受。 【品味】 “正如同……满足”写登上峰顶后获得的成功的喜悦,这是奋力攀登后的满足感、成就感。 “若隐若现”表现了云雾翻涌笼罩之状,同时也突出了山高。 将山峰比喻为“航船”和“岛屿”,将翻涌的云雾比喻为“汪洋大海”,形象生动;这句话突出了山藏云雾中、云雾笼罩山峰的特点。 “无限风光在险峰”,真切地表达了内心的无限感慨。 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玉屏楼文殊洞顶上,有一棵破石而出、寿逾千年的古松。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