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投诉制度及处理办法.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长投诉制度及处理办法

五园小学家长及学生投诉处理制度及实施办法(草案) 为了全面落实我校质量管理年的实施要求,加强对全校教职员工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并畅通工作作风投诉渠道,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树立服务于家长学生、廉洁高效的新形象,切实有效地抓好家长及学生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整改,加大查处力度,依据《博兴实验中学教职工纪律处罚试行条例》和《博兴实验中学师德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二、处理投诉的原则及方法 原则:家长学生投诉是确保学校长期经营的宝贵资料,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对学校的信赖和寄托,是促使我们改正和进步的机会,零投诉表示家长学生对学校的完全满意和放心,也可能是对学校的彻底失望和放弃。因此,对待家长学生的投诉必须持欢迎的心态。 方法:态度(50%) + 时限(30%) + 处理办法 (20%)= 100% 成功的投诉处理 成功的投诉处理 要真诚、实在、理解、中立 。 三、接受投诉的形式受理 信息督察室接受家长学生投诉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电话投诉、来访投诉、来信投诉、投诉箱投诉。 (一)电话投诉,是指在信息督察室设置专线电话(0543--2306821),接受家长及学生来电投诉。电话投诉受理,由信息督察室负责受理,接听电话时要热情礼貌,耐心细致。要详细记录投诉人,投诉人联系电话,被投诉部门(个人)、投诉事由等内容,填好投诉记录表,然后视情况填写投诉受理记录表,根据“投诉处理流程”及时进行处理。 (二)来访投诉,是指接受家长及学生来访投诉。来访投诉受理,由信息督察室负责受理,对待来访家长及学生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要详细询问投诉人的有关情况,填好投诉记录表、记录好投诉人、投诉人联系电话、被投诉部门(个人)、投诉事由等内容,填写投诉受理记录表,根据“投诉处理流程”及时进行处理。 (三)来信投诉,是指接受家长及学生来函来信投诉。来信投诉受理,由信息督察室负责受理。认真阅读来信,并要认真根据来信内容,填好投诉记录表,然后视情况填写投诉受理记录表,根据“投诉处理流程”及时进行处理。 (四)投诉箱投诉,是指在学校设置投诉箱接受家长及学生的投诉。投诉箱投诉受理,由信息督察室负责。每天开箱收集家长及学生的投诉意见。把收集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根据整理的情况,填好投诉记录表,记录好投诉人、投诉人联系电话、被投诉部门(个人)、投诉事由等内容,然后视情况填写投诉受理记录表,根据“投诉处理流程”及时进行处理。 四、投诉情形 全体教职员工,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工作纪律,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办事公正、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热爱学生、服务家长学生、奉献教育。对全体教职员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投诉:   (一)、违反三条校纪高压线 1、接受家长宴请者; 2、进行有偿家教者; 3、利用家长办事者; (二)、违反劳动纪律 1、上课无故迟到、早退、拖堂或旷课者; 2、上课时手机铃响或接听手机者; 3、工作时间不在岗,擅离职守者; (三)、违反师德规范 1、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有侮辱学生人格的言行,造成不良后果者; 2、校园内吸烟者; 3、工作日中午饮酒和酒后进课堂者; 4、教室内或有学生在场的公共场所,与同事或家长发生争执、争吵、打闹者; 5、私自运用罚款等非法手段对学生进行惩诫者; 6、在家长学生面前,搬弄是非、造谣诽谤、中伤他人,使他人名誉受损者; 7、工作时间上网聊天、浏览不健康网站、上网打游戏、下班后不关机者; 8、从事第二职业、个人举办收费辅导班者; 9、校外酗酒滋事、打架斗殴、做出有损教师和学校形象的者; 10、不经学校研究同意,私自滥收费、乱罚款者; (四)工作失职、渎职导致教育事故发生 1、对破坏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不制止,对差生不作为,而导致不良后果者; 2、上课时无故不在场,导致伤害事故发生者;上课时虽在场,但防范不当,导致伤害事故发生者; 3、学生有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发生,学生有攀附、扔掷、走廊楼道内剧烈奔跑等危险迹象,作为目击者未采取化解、劝阻、教育等措施,导致不良后果者; 4、校内外集体活动,组织管理者未采取防范措施、或安全教育不力,导致伤害事故发生者; 5、管理人员不在岗或监管不到位,对可预见不安全隐患没有采取必要措施,导致学生私自外出、夜不归宿或发生安全事故者;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