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新进展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ICC新进展课件

PICC新进展 龙岩市第一医院 江招云 PICC的由来 1929年德国外科医师Forssmann从自己前臂肘窝置入4Fr的输尿管到上腔静脉,成为历史上第一使用PICC的人。 2004年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率先开展PICC专家护理门诊,之后全国有实力的医院都陆续跟进。 2005年福州协和医院成为福建第一引进PICC的医院 2011年始全省开展PICC。 PICC的种类 抗高压导管特征 耐高压 耐受最大压力=300磅/平方英寸 高流速 最大输注速度=5ml/s 易识别 紫色标示只应用于耐高压系列产品,X线下显影清晰 多选择 有单腔,双腔,三腔,按需选择 易使用 采用专利设计的强化聚氨酯材料,在体温下变柔软。 赛丁格穿刺技术 也称插管鞘技术,是经皮穿刺插入导管 的方法,由瑞典一位叫 塞丁格 的反射科 医 生发明。 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的运用方法 盲穿法 :指在肉眼的观察或手触摸下,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穿刺血管置入picc的方法 超声引导下间接法:先用血管超声仪探查静脉,做好标记后脱离超声,采用MST技术穿刺 超声引导下直接法:采用MST穿刺技术,在血管超声下直视穿刺置入picc导管 赛丁格穿刺技术流程 用套管针进行穿刺 切开皮肤扩大穿刺部位 ↓ ↓ 通过套管及穿刺针 扩张器组件沿导丝送入 送入导丝 ↓ ↓ 拔出导丝及扩张器 拔出穿刺针 ↓ ↓ 通过插管器置入 导管到预测的长度 PICC的X线评估 上腔静脉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左右侧第一肋软骨和胸骨柄交界水平汇合而成,宽1.5-2.0cm,正位时可见其沿纵膈右缘几乎垂直下行6-8CM进入右心房上部。侧位居中,略偏前在其下行过程中稍斜向前方。 上腔静脉 由于大血管在胸片上不能直接显示,因此需根据胸片上的解剖标志判断走形 上腔静脉的边缘通常是正位胸片上右上纵膈的边缘 骨性标记:第5和第6胸椎 第3和第4肋骨,肋间隙 气道标记 :右侧气管主支气管角 气管隆凸 胸片上picc管的标准位置 判断picc管位置是否正常以立位胸部正位片为准 标准位置:为于上腔静脉内,正位胸片上位于胸骨旁右侧第4后肋至第7后肋范围内。 PICC置管并发症 1.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2.血栓 3.静脉炎 4.局部皮疹 5.堵管 6.导管破例、断裂或破损 7.肉芽组织增生 8.导管脱出 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I) 引起CRI的致病菌可能的来源 1、皮肤插管部位(约50%) 2、导管接头(40%) 3、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播散 4、静脉输液的污染 临床表现 1、局部感染 导管穿刺的皮肤 导管行程周围的管壁皮肤 表现为红、肿、热、压痛;严重着并发脓肿、蜂窝组织炎及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3、全身性感染 发热、有时伴寒战,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静脉导管感染机率(美国) CR-BSI rate in USA 中央静脉导管—短期CVC-short term 通道中央静脉导管 3.8—6.6% 中央静脉导管—中长期CVC-mid,long term PICC 0.9% 各类导管的CR-BSI发生率(USA) 导管 每100根导管 每1000个导管 留置针 0.1 0.5 动脉导管 0.8 1.7 隧道式导管 4.7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