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开题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船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以高效、便捷为特点的集装箱船运输逐渐赢得了运输市场,并成为航运业发展的主流。近几年中国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和班轮运输公司的运量增长率,航运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根据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规模经济的一般原理,作为降低成本的途径,集装箱船的大型化这个概念就应运而生。值得注意的是集装箱船的大型化26%左右,而正常水平的商品贸易增长不会超过12%,这样就造成了大约33万TEU的运力过剩。随着越来越多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多投入到国际航线,全球众多港口的集装箱泊位尚无法接纳这类“巨无霸”集装箱船挂靠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致使这类超大型集装箱船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港口受限,正使得中小型集装箱船日显优势。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受吃水深度、装卸能力、疏运设施、及通道、运载工具、信息管理系统、扩建港口、更换设备、疏浚维护航道等巨额投资的限制,而众多的集装箱港口码头却没有应对这一高速发展的集疏运承接能力。正因为集装箱船大型化让人们看到这其中的隐忧,而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多层次的调节下,中小型集装箱船重新回归,被人们所看好。 随着大型船舶的涌现,对支线运力会有更大的需求,从而令人担心的并不是会出现运力过剩,而是这些小型船舶的运力无法满足将来支线供给要求的问题。因而支线繁荣,中小集装箱船空间突显。低运载力集装箱船在许多情况下是与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特殊性尤其是地区性的沿海短途支线运输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已经达到难解难分的地步低运载力集装箱船满箱率在东南亚和地中海等地区超过2010年以前,全球支线和沿海集装箱船舶运力至少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69%,大约需要完成9900万TEU运量。按照目前支线和沿海集装箱船舶运力计算,为满足预期的支线集装箱船贸易货物运输增长需求,到2010年,世界集装箱运输市场至少需要中小型集装箱船2400艘。到2012年,大约需要新建造1300艘支线集装箱船。毫不夸大地说当今超高运载力巨无霸集装箱船离开低运载力集装箱船的支持将难以满载成行世界各国集装箱运输专家的主流意见目前低运载力集装箱船运输市场最大的特点是经过若干年的发展阶段后又返航到平衡阶段因此必须用长远的战略目光观察和分析尤其必须注意的是中国美国欧洲地区国家日益重视沿海和江河集装箱运输支线的开发低运载力集装箱船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新设计的船增加大量的冷藏箱和成套设备的载运功能从而为低运载力集装箱船增添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由于集装箱船自身存在的结构特点使其抗扭刚性减小、抗扭强度减弱,所以对集装箱船进行结构研究、保证集装箱船的安全运行便成为造船界的当务之急类1. 船型主尺度计算确定; 2. 新船型线生成; 3. 结构规范设计、强度校核及相关图纸绘制; 4. 总布置设计。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总体部分 (1)分析任务书和母型资料; (2)设计船排水量及主要尺度确定; (3)总布置设计与绘制总布置草图; (4)设计船重量与重心计算; (5)绘制设计船正式总布置图及编写全船说明书; 2. 结构部分 (1)设计船船体结构规范设计计算; (2)进行结构强度校核; 3.总结部分 (1)设计船设计过程的归纳和总结; (2)设计船的设计改进和变动优化的讨论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4.外文资料编译 四、参考文献: [1] 2006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1(10). [2] 王学锋基于枢纽港的大型集装箱船营运经济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 薛安国.[J].船舶1994 (05). [4] 陈顺怀王宝林叶慰忠[J].武汉造船1995 (01). [5] 征钱鸿贾复[J].上海造船1997 (01). [6] 刘炳楠.利用薄壁结构理论对集装箱船强度校核的应用.大连理工大学,2005. [7] 陆家[J].中国水运2005 (01). [8] 陆春晖上海交通大学2007(05). [9] 刘学涛[D].天津大学2006. [10] 唐桂林 [J].造船技术2003 (02). [11] 优周佳张道坤唐文勇张圣坤[J].造船技术2006 (01). [12] 赵虹.[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 [13] 陈庆强孙兆康朱胜昌江南[J].船舶力学2001 (01). [14] 白建伟李润培顾永宁胡志强[J].船舶工程2000 (05). [15] 李良碧李永正尹群罗广恩陈悦.[J].船舶2005 (04). [16] 题韩钰李丹丹[J].船舶2005 (03). [17] 国新. 集装箱船的大小PK[J]. 中国船检, 2007(01) 杜刚邱文昌. 集装箱船超大型化发展中的若干隐忧[J].集装箱化2007 (02). [19]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