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用-hypothesesorg.pdfVIP

贵州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用-hypothesesorg.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AN Wenhong 但文红, Guizhoucunluo wenhuayichan de jiazhi yu liyong 贵州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 用 « Séminaire de la coopération franco-chinoise sur les patrimoines culturels ruraux. Développement social, protection et transmission des patrimoines du 21 au 24 juillet 2013, au Guizhou », 2013. 6 p. 贵州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用 但文红 贵州师范大学 摘 要:村落文化遗产是当地自然、文化与经济的综合体,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贵州村落文化 遗产蕴藏了丰富的人类适应自然的生态智慧,保留着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 统,创造了不同族群和谐共生的多样性文化智慧,是山地稻作文化的典型代表。全球化过程改 变了贵州村落文化遗产延续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条件,接受正式教育的青年一代,普遍接受外 部文化的物质性和功利性,急欲改变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对保持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缺乏认 同,正在抛弃村落智慧,以获取短期经济利益,村落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村落 文化遗产利用不仅是实现村民生计转变,提高经济收入的途径;更是促使村民寻找外来文化与 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以传统文化价值传递为目标的村落文化遗产经济性利用,延续村落智 慧。 关键词:文化遗产,价值,利用,村落 正在逝去的村落文化遗产蕴含有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文化智慧,为后工业时代提供了宝贵的 解决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经验。村落文化遗产保留较为完整的地方都不可避免的正在经历 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带来前所未有的村落文化变迁,不同的文化选择、经济诉求和 决策行为都对村落文化遗产的存在环境产生影响,将经济置于文化之上,利用村落文化遗产发 展经济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 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具有强烈地方性的贵州村落文化遗产,创造了人类与环境和人与人 和谐相处的一整套传统技术体系、传统知识和传统制度。 (一)村落文化遗产的生态智慧 贵州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夏季高温多雨,降雨集中,生物多样性丰富, 适应大多数农作物生长。同时,可耕土地少,地表侵蚀严重,喀斯特裸岩广泛出露,传统农耕 Ce(tte) œuvre est mise à disposition selon les termes de la Licenc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 Pas dUtilisation Commerciale - Pas de Modification 4.0 International. Observatoire de l’architecture de la Chine contemporaine/Cité de l’architecture et du patrimoine DAN Wenhong 但文红, Guizhoucunluo wenhuayichan de jiazhi yu liyong 贵州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 用 « Séminaire de la coopération franco-chinoise sur les patrimoines culturels ruraux. Développement social, protection et transmission des patrimoines du 21 au 24 juillet 2013, au Guizhou », 2013. 6 p. 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为趋利避害,经过千年的耕耘,贵州村落探索出适应自然环境的传统 技术体系与知识,形成以稻鱼共生、石头上种树、林粮混作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智慧。 稻鱼共生系统。稻鱼共生的梯田系统曾广泛存在于贵州各地,现主要存在于黔东南地区, 已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黔东南传统的稻鱼共生系统中稻作为“香糯稻”,为当地传 统稻作品种,生长期 150-160 天,适应田鱼的生长,尤其是吃了稻花的田鱼,鱼肉质量非常鲜 美。黔东南地区山高坡陡,稻田多依山开辟,延伸至半山腰,形成稻作梯田景观。为获得稳定 的优质的灌溉水源,稻田之上为成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