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
自杀行为
自杀(suicide)是现代社会人类的十大死因之一,并已经成为15~35岁间的青年人前3位的死因。WHO的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平均40秒左右有1人死于自杀,每3秒有1人自杀未遂。自杀不仅伤害本人,还至少对其有关的6个人在心理上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对社区和家庭在心理、社会交往及经济上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自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概念、方法及发生率
自杀是指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根据自杀发生的情况,一般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suicide idea)、自杀未遂(attempted suicide)、自杀死亡(committed suicide)三种形式。自杀意念系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自杀未遂是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自杀死亡则为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从有自杀意念真正发展到以自杀结束生命的仅仅为少数,但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却是自杀致死的10~20倍。
自杀方法因国家、年代、民族、年龄、性别等有所不同。如美国以枪击为主;英国以汽车尾气中毒为主;我国以服毒(药)、自缢和跳楼较多;其它方法包括溺水、制造交通事故、刀伤、枪击、自焚等。自杀死亡者及男性自杀者,采用暴力性手段比较多,而自杀未遂者及女性自杀者相反。
自杀的发生率在有些国家保持相对稳定,而有些国家则有明显的波动,但近年来世界平均自杀率总体呈上升趋势。WHO(2003)报告的世界各国自杀率排位(表13-1),男性前3位的是立陶宛、俄罗斯、白俄罗斯,女性是斯里兰卡、立陶宛、中国大陆;最低的是伊朗、埃及、叙利亚等国。中国男性自杀率的国际排行(1998)系第47位,为13.4/10万。
表13-1 男女自杀率前10位的国家
国家或地区 年份 男性自杀率(/10万) 国家或地区 年份 女性自杀率(/10万) 立陶宛 2000 75.6 斯里兰卡 1991 16.8 俄罗斯 2000 70.6 立陶宛 2000 16.1 白俄罗斯 2000 63.6 中国大陆 1999 14.8 拉脱维亚 2000 56.6 日本 1999 14.1 乌克兰 2000 52.1 斯洛文尼亚 1999 13.4 斯洛文尼亚 1999 47.3 匈牙利 2001 13.0 匈牙利 2001 47.1 古巴 1996 12 爱沙尼亚 2000 45.8 俄罗斯 2000 11.9 哈萨克斯坦 1999 46.4 拉脱维亚 2000 11.9 斯里兰卡 1991 44.6 比利时 1995 11.7 WHO,日内瓦,2003年5月
二、相关及危险因素
(一)心理学因素
1.精神应激 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研究发现自杀者在自杀行动前的3个月内,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多于正常人。这些生活事件大多具有“丧失(loss)”的特色,常引起个体明显的情绪反应,如人际冲突、被拒绝、工作或财政问题、社会地位改变、名誉受损及多重生活事件等。当个体处于某种慢性痛苦时期,这些应激事件常可起触发作用。
2.心理特征 对自杀未遂者的研究发现,他们常有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①认知方式:自杀者一般存在不良的认知模式,如非此及彼、以偏概全、易走极端等,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做出客观评价;易从宿命论的角度看待问题,相信问题所带来的痛苦是不能忍受的、无法解决的和不可避免的;对人、对事、对己、对社会均倾向于从阴暗面看问题,自卑或自尊心过强,心存偏见和敌意;缺乏洞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②情感:自杀者通常有各种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厌倦和内疚的情绪特征,他们对这种负性的情绪体验难于接受,缺乏精神支柱。多数自杀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质倾向;③意志行为: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不计后果等特点,常缺乏持久而广泛的人际交往,回避社交,难于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资源,适应性差,对新环境适应困难,可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二)社会学因素
1.性别 一般情况下,在自杀死亡者中,男女性别比约为3:1左右,而在自杀未遂者中男女性别比约为1:3,而我国男女两性的自杀率却是1:1.1。
2.年龄 总的来说,自杀率是随年龄而增加的,进入老年后上升更加明显,14岁以下儿童自杀死亡者罕见。一般男性的自杀死亡高峰年龄为45岁左右,而女性则为55岁左右。在老年人的死因构成比中自杀所占的比例虽因躯体疾病的增加而降低,但其自杀率仍然高于青壮年。自杀未遂的高发年龄明显低于自杀死亡者,据估计,31%~69%自杀未遂者的高发年龄在30岁以下。
3.婚姻家庭 独身、离婚、丧偶者中自杀率高于婚姻状况稳定者,混乱或冲突性的家庭关系自杀率高,关系和睦、气氛融洽的家庭自杀率低。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英语教研工作总结.pptx
- 眼科护理不良事件及管理.pptx VIP
- 市场调查--市场调查第五章 如何做实地市场调查.doc VIP
-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 必修第1册《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美剧剧本绝望主妇台词本中英文对照精排版第一季第一集.pdf VIP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PPT52张).pptx VIP
- 新解读《GB_T 7739.1-2019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最新解读.pptx VIP
- 22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长期待摊费用.pdf VIP
- 【工程管理】结构钢检验报告GD210213.xls VIP
- ISO9001-2015-各部门内审检查表.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