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郫豆瓣后发酵期细菌多样性研究-食品科学.pdfVIP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郫豆瓣后发酵期细菌多样性研究-食品科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工程 食品科学 2017, Vol.38, No.10 117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郫县豆瓣后发酵期 细菌多样性研究 1 1 2 3 2 1,* 赵红宇 ,徐炜桢,杨国华,刘元福,岳 鹏 ,张 良 (1.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生物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39 ; 2.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豆瓣酿制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1732 ; 3.四川友联味业食品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732 ) 摘  要:为研究郫县豆瓣后发酵过程中细菌变化规律,揭示其特有“日晒夜露”工艺的发酵本质,采用MiSeq测序 分析其从后发酵1 周至后发酵6 a期间一共8 个时间点的细菌群落演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郫县豆瓣后发酵过程中 共有57 个门类群、174 个纲类群、321 个目类群、535 个科类群、921 个属类群的细菌参与演替变化。后发酵时间 对郫县豆瓣的细菌群落组成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后发酵的进行肠杆菌科和链形菌科持续减少,而鞘脂单胞菌科、芽 孢杆菌科、梭菌科和消化链球菌科的细菌则出现先增加后减少,其峰值大多出现在1~3 a,但后发酵6 a 的郫县豆瓣 细菌群落较其他样品呈明显偏低。该方法发现了大量的非培养细菌和未报道细菌,所得细菌多样信息更接近于样品 微生态,更能够全面解析自然发酵调味品—郫县豆瓣的细菌多样性,为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 提供了科学支撑。 关键词:郫县豆瓣;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 Bacterial Community Analysis of Pixian Soybean Paste during Post-Fermentation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1 1 2 3 2 1,* ZHAO Hongyu , XU Weizhen , YANG Guohua , LIU Yuanfu , YUE Peng , ZHANG Liang (1. Key Laboratory of Food Biotechnology of Sichuan Province, School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9, China; 2. Soybean Paste Brew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Dandan Pixian Soybean Paste Co. Ltd., Chengdu 611732, China; 3. Sichuan Youlian Condiment Food Co. Ltd., Chengdu 611732,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nalyze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Pixian soybean paste during the post- fermentation process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etho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t the taxonomic levels of microbes including phylum, class, order, family, and genus, high-through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